今天早上,腾讯深网从阿里巴巴高层人士获悉,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俞永福将离职,这一人事变动已经获得董事局主席马云、CEO张勇的批准。
稍后,阿里巴巴集团CMO王帅回应:这是胡扯,俞永福不会离职。而俞永福自己也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永福永福,永远幸福,我不会离开。
(俞永福在微博上回复不会离开)
但是据业内人士所言,阿里巴巴已经向大文娱派驻了3名合伙人高管,除俞永福之外还有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阿里巴巴副总裁兼现场娱乐事业群CEO张宇,如果大文娱一直没有起色,俞永福最终的归宿一定是离开。
即便俞永福不离开,他所掌舵的阿里大文娱也是困难重重,不知何日有翻身之日。
大而不强的阿里文娱生态
如果俞永福转身离开,将给本身羸弱的阿里大文娱又添了一丝不确定性,从2006年开始入股华谊,此后再次增持,到今年2017年9月,阿里巴巴收购詹钟晖所在的广州简悦,并成立游戏事业群,阿里的大文娱版图通过“买买买”已经拼凑整齐。
(阿里大文娱的触角已经伸到了这个产业的方方面面,形成生态链)
让我们看一看阿里巴巴大文娱的发展历程:
2006年,阿里入股华谊,此后再次入股;2015年3月,阿里入股光线,2016年12月阿里投资博纳影业;
2013年,阿里成立了数字娱乐事业部,收购虾米音乐。2014年收购天天动听,此后升级为阿里星球;
2014年3月,控股文化中国宣布向阿里发行,参投《西游降魔篇》;
2014年4月,马云和史玉柱成立的“云溪投资”投资电视网络运营商华数传媒,布局阿里家庭娱乐布局的一部分,淘宝盒子也是其中一个合作部分;
2014年4月,阿里投资优酷土豆,次年10月全资收购;
2014年6月,阿里成立游戏分发平台,收购UC旗下的UC九游,次年3月九游完成阿里游戏的整合;
2014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阿里影业,次年4月淘票票和娱乐宝资产注入阿里影业;
2015年,阿里文学成立,2013年被UC收购的书旗小说和UC书城是主要组成部分;
2015年9月,阿里体育成立,此前曾入股恒大;
2016年3月,阿里电竞成立;
2016年12月,阿里应用分发成立,整合豌豆荚、九游、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并联合YunOS应用商店等应用分发平台;
2017年3月,阿里巴巴收购大麦网,9月成立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
2017 年9月,阿里巴巴收购詹钟晖所在的广州简悦,并成立游戏事业群,简悦业务以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代理运营并重;(这一段来自知乎,作者毛琳Michael)
在“大文娱”的精神指导之下,可以说阿里大文娱无所不有,其业务涉及电影、音乐、体育、网络文学、在线视频、游戏、在线票务、应用分发……可以说文娱行业有的业务大多囊括其中。
然而,这里面所有的业务当中除了优酷的在线视频业务在行业当中可以和爱奇艺、腾讯视频一较高下,其他所有业务在行业中都不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老对手腾讯的碾压之下,毫无反手之力。
相比之下,腾讯有刚刚上市的阅文集团主攻网络文学、在线音乐有QQ音乐,这两部分业务控制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版权,网络游戏是腾讯的“现金牛”,一款游戏一天能赚1个亿,猫眼和微影时代合并后猫眼微影也占据着在线票务的绝大部分市场。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旗下数字娱乐已经持续亏损,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也就是2017年第三季度)33.83亿人民币,去年第三季度亏损额是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3.58%。当然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才成立一年半,整合效果未现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但是腾讯都没有成立文化娱乐集团。
基因决定论与文化冲突
文娱这条大船的“掌舵者”俞永福在阿里集团中也是一个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众所周知的在阿里内部以火箭般的速度从UC移动事业群总裁晋级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成为阿里巴巴最高决策层的一员。
(马云的一次玩票,处处透露着对大文娱的重视与布局)
但是尽管已经进入阿里巴巴的“战略决策委员会”,但是作为外来人员和阿里十八罗汉“嫡系”有所不同,甚至在文化上格格不入,比如说,阿里巴巴创业核心团队都有自己的花名,就算后来进来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也有花名“逍遥子”,但是俞永福没有花名。
还有阿里巴巴本部在杭州,旗下大部分业务包括电商、金融、阿里云、物流等都在杭州,而俞永福带领大文娱坐镇北京,成为一方诸侯。在风头最盛之时,一度传出他将是马云的接班人,后来被其否认。
除了这位“掌舵者”俞永福本人和阿里集团核心人员风格不一之外,从外面并入阿里的很多文娱公司本身的文化也和阿里巴巴存在诸多冲突。
阿里巴巴是电商起家,互联网行业讲究效率,行事作风雷厉风行,而且阿里巴巴做大之后处处透露着一股霸气,而文化产业讲究“慢工出细活”,拖拖拉拉反复修改是常事,一个小的例子是樊路远出任阿里影业CEO,到了阿里影业后发现一个大问题:整个阿里影业没有阿里味儿。
阿里影业的员工到点就下班了!这和樊路远在杭州工作的时候,感觉阿里总部那种热火朝天、人人都像上满了发条那样蓬勃饱满的工作状态,大家吃完饭还要聊一会业务大有不同。
而阿里巴巴在投资上也显露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阿里巴巴在投资之时,大多要求控股或者全资收购,如果不接受我的控制我就投你的竞争对手再把你收购了,比如说让其饱受诟病投资美团,因为不能控股,就大力扶持口碑和通过控股饿了么来打压美团。
此外,文化娱乐产业是一个创意优先的产业,往往需要集思广益,据吴晓波在《腾讯传》里透露,腾讯开会的时候,马化腾要等所有人都说完了他才说,别人说话他很少打断,因此腾讯的会往往一开就是几十个小时,而阿里巴巴的决策具有明显的互联网产业特征,效率优先,上下一心都听马云指挥,马云指哪打哪。
简言之,在文娱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腾讯的决策模式是自下而上,而阿里巴巴则是自上而下,目前来看,腾讯的决策模式在文化娱乐产业具有优势。
所以,对于阿里巴巴和文化娱乐业而言,从掌门人到企业文化都存在较大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一时难以调和,假如俞永福离任,新任掌门人的到来,这种文化冲突恐怕会进一步深化。
不求盈利的阿里大文娱求什么?
最重要的是,假如俞永福真的离任,阿里大文娱前途堪忧。
在互联网界创业,有一种论调特别流行——基因决定论——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宿命论,但是一个个大企业跨界创业最终还是倒在了基因决定论上。
对于阿里来说,让它最难以割舍又一直得不到的便是社交,无论是来往还是钉钉,阿里巴巴一直倔强地想拿下社交,最终在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后宣布放弃。并不是阿里巴巴没有做产品的人才,更不是缺乏资金,而是大公司创业往往受到已有的核心项目的掣肘。
比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在社交和零售两块做出选择,管理层毫无疑问会把资源偏向零售,这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新项目必然受到核心业务的制约。
这也是“基因决定论”的深层原因,所以大公司惯用的手法一是将创业项目剥离出来独立创业,二是宣布短时间不求盈利,这两招阿里巴巴都用在了大文娱上。
2016年9月成立阿里文化娱乐集团,俞永福带领阿里大文娱在北京开疆拓土,无论是成立集团还是远离杭州都是为了减少来自总部核心业务的掣肘,在这之前马云就高调宣称11年以内阿里大文娱不求盈利,而俞永福四处高调宣称别跟阿里文娱谈钱,阿里大文娱不缺钱,优酷投入无上限……
再怎么整阿里巴巴之前没有做过内容的经验,整个文娱版图当中只有淘票票等几个少量部分是自己孵化的,而淘票票的业务还是做渠道,并没有涉及到内容,其他业务大多都是买来的,阿里想要在文化娱乐领域有所作为,必然要深入到内容,不然终究是给别人打工。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文化娱乐产业“上网”,整个产业也呈现出和互联网产业一样的一个特征,即马太效应,如果不能做到行业前两名,只能和成千上万的竞争对手分食10%的市场。
而阿里大文娱布局广泛面面俱到,除了优酷以外稍占优势(和爱奇艺、腾讯视频还不一定谁排第三)外,其他都有较大的压力,除了业绩上的压力之外,大文娱一盘棋之间的相互整合又不知道有多难。
面对没有业绩的项目,为了保障核心业务跑得更快更远,铁腕掌门人只有一个处理办法,那就是:砍掉它。
如此,则大文娱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