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装=大机遇?大包装泡面正在抢占“晒面”市场

方便面在食品市场已深耕多年,市场规模早已迈入千亿级别,从生活节奏的加快、独居人口的增多等趋势来看,市场对方便面等速食食品的需求本应水涨船高,然而外卖行业的迅速普及以及速食食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冲击了方便面市场,使得一些企业业绩遭遇滑铁卢,如今似乎进入了博弈期。

 

面对市场困境,头部品牌纷纷采取策略以求突围,但从业绩来看影响甚微,整体来看,头部品牌依然依赖经典口味,创新也多集中在“换包装+加量不加价”层面,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性创新。

 

近期多个品牌陆续推出了超大泡面产品,主打多人分享场景,试图通过场景化营销来重构产品的价值主张,但想要成为品类新风口并不容易,而且这一创新门槛并不高,品牌还要继续探索“大包装+”来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还需要在价格上加以斟酌,打造性价比优势来顺应当前消费降级的趋势。

 

 

“超大泡面”破局更多消费场景

 

这些年外卖行业越来越普及、速食产品越来越多样、预制菜逐渐兴起,这都对方便面品类的增长造成了一定冲击,为了维持增长,高端化和产品提价成了行业共识,但这对业绩改善的贡献甚微。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个品牌将创新的方向瞄准了“超大泡面”,比如今麦郎、白象、统一等行业头部品牌先后推出了超大泡面,试图通过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来突破瓶颈。

 

从市面上这些产品宣传来看确实也能够证实上述观点,比如某品牌产品包含四块面饼,在包装上特别强调“一壶水、一起吃”的概念;某品牌定位为“多人食分享装”;某品牌超大泡面一整盒包含两个方盒共8块面饼,并强调“千万不要1人吃”。品牌想要通过强调多人分享将产品融入露营、聚餐、职场等更多场景中,以此拓展消费场景的同时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来提高销售转化率。

 

超大泡面在上述多人分享的消费场景中还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职场中以分享的名义增进团队的凝聚力和互动性,从而为其增添了一定的社交属性,甚至可以成为社交货币,这无疑会吸引更多人购买。有利也有弊,大包装产品并非没有缺点,对于单人或小家庭来说大包装产品可能显得过于庞大,不易存储和消耗,甚至可能导致浪费,这可能会劝退一些消费者。

 

仅靠上述一些多人分享场景还远不能支撑品类发展,还需要品牌拓展更多消费场景,基于这类产品的独特视觉冲击力,或许可以深耕送礼场景,毕竟现在以年轻人为主的市场中,别样化的送礼方式反倒会更受青睐。届时辅以精准的营销或许可以掀起一阵热度,不仅可以将超大泡面与送礼场景深度关联,还可以带动其它渠道超大泡面的销售,由此来看该品类似乎具备成为风口的潜力,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通过差异化创新和精准营销来突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仓储会员店成“新战场”?

 

对于这种超大包方便面而言,想要在市场中立足选择合适的渠道很重要,此前市场中类似的大包装零食大都选择仓储会员店或量贩零食店作为主要渠道,超大泡面也是如此,比如某品牌选择沃尔玛作为上新渠道、某品牌在山姆会员店渠道推出。去年山姆会员店就推出了一款巨型合味道泡面桶并点燃了一波巨型包装的抢购热潮,或许是有之前的成功案例,品牌对这些渠道更有信心。

 

其实从多方面都能看出上述渠道与超大泡面的适配度,由于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等渠道的消费群体多为中高收入家庭,聚餐、露营等场景更多,价格敏感度较低,有实力为新奇包装付出较高的溢价;而且这些渠道本身就以大包装、大规格产品为主,其主要消费群体也通常为人口较多的大家庭,天然适配超大泡面多人食用场景,与产品设计理念高度契合,这便能直接精准触达消费群体。

 

以山姆为例,数据显示2024年山姆中国会员突破了800万,会员单次消费普遍在1000元左右,而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商超单次消费基本在100元左右,这组对比数据更直观地体现出了山姆用户的消费能力,品牌若能利用好会员体系实现精准复购也是笔不小的收入。这类渠道以精选商品和品质保障著称,通过在这些渠道上新还可以强化产品高端化、品质化形象,与市面上其它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还可以借助渠道热度实现产品关注度的提升。

 

对于品牌而言,还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这些渠道用户反馈更集中,便于品牌快速收集数据优化产品,对口味、包装进行升级从而更精准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大规模铺货风险。另外,传统商超中方便面品牌多样,凭借多年的耕耘早就占据重要地位,产品占限度也更高,在仓储会员店等渠道上新可以减少与同类型产品在货架陈列、价格等方面的冲突。

大包装=大机遇?大包装泡面正在抢占“晒面”市场

从吃面到晒面,解锁场景营销新玩法

 

想要实现产品拓展,营销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品牌可以结合产品特性和目标人群需求进行精准营销。基于产品多人分享的特性品牌可以突出其与聚会、团建、露营等多人场景的适配性,并通过包装设计和宣传来强化分享概念。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品牌都是以场景化营销来切入市场,接下来品牌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抓住消费痛点,实现更加精准的营销。

 

其背后蕴含的情绪和社交价值很值得品牌深入研究,近年来情绪价值成为当代年轻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消费的重心转向自我满足与个性表达,品牌可以在产品包装设计上继续创新,推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产品,形成社交货币属性,激发消费者拍照分享欲望,无形中提升产品热度。

 

比如去年零食很大在抖音发布的宣传视频中,工作人员身扛各种各样加大版零食串街走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掀起了一波热度,开业后其人流量更是越来越多,成为不少人打卡拍照的“景点”,在五一假期当天更是刷新了纪录,单日销售额超过79万。超大泡面品牌也可以效仿这类零食店的策略,在线下可以将超大泡面做成立体地标,吸引人们打卡拍照,这不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热度,还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在线上品牌可以通过与综艺节目合作,推出联名套餐或定制活动来制造话题,激发抢购热潮,并通过故事营销来传递陪伴感,比如针对打工人加班现状在超大泡面宣传时突出能量、励志的情感,加大与市场的情感联系,从而激发购买欲望。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推出互动营销活动,如抽奖、问答等,还可以吸取评论区的反馈意见改进,提高市场对品牌的好感度,塑造更具优势的品牌形象。

 

 

探索“大包装+”

 

包装变大是当下食品界的一股潮流,是品牌洞察市场的结果,也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营销策略,在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中包装已经成为品牌竞争的重要一环。相关调查显示商品的包装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64%的消费者会根据包装决定是否尝试新品,而新包装刺激的消费,所产生的投资回报率是广告投入的50倍。

 

但随着热度越来越高,也会吸引更多品牌模仿,各大品牌都希望通过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吸引消费者,同质化问题也会愈发明显,接下来入局品牌应该从“大包装+”入手,提高产品的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现在方便面饱受诟病的就是健康化转型,虽然低脂、低盐、高蛋白方便面被企业标榜为健康化方向,但第三方检测显示某品牌“低脂面”脂肪含量仅比传统产品低10%且钠含量超标。

 

品牌可以推出“大包装+健康”系列产品,因为方便面的本质仍是高碳水、高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与其在低脂、低盐方面下功夫,不如以做加法的方式提升其健康营养价值。比如在超大泡面中配套更多样化和更“大”的食材,通过增加脱水蔬菜种类、冻干肉块等真实食材提升附加值,还可以做到健康与营养强化。

 

基于其多人分享的特点,还可以推出“大包装+不同口味搭配”等创新组合来吸引市场目光,虽然现在市面上的超大泡面口味多样,但一整盒包含一个口味,不同消费者对口味的需求是不同的,品牌可以在一个大包装内涵盖多个口味,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这一小变动不仅可以较大地提高产品差异化卖点,还可以对品牌的多样化形象进行有效强化。

 

 

“大”时代,性价比陷迷局

 

大包装之所以引爆零食市场,组合要得益于其更具性价比的卖点,但从市面上超大泡面的价格来看,似乎有些不符,比如某品牌超大泡面平均100克售价约为5.97元,某品牌平均100克售价约4.65元,而普通桶装泡面平均100克售价在3-4元左右,袋装价格则更低。虽然一些品牌打着更具性价比的旗号,但从净含量和价格上综合来看,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且超大泡面在包装上的成本还可能更低,这很可能是品牌以噱头来获得短期利润的产品。

 

但从品类现状来看,超大泡面具备成为品类风口的潜力,如若品牌能够激发出产品潜力,很大概率会为品牌增长贡献较大力量,接下来品牌应重新审视大包装策略,产品上市之初吸引消费者的可能更多是新奇,但想要实现高复购率,性价比是迈不过去的门槛。相关洞察指出,有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在选择品牌时会更青睐实惠、性价比高的品牌,毕竟现在处于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

 

而且现在市场中的方便面品牌业绩承压明显,涨价、发高端新品、跨界营销都没能拯救颓势,方便面业务增长乏力、整体营收下滑等成为行业内的关键词,近日某头部品牌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方便面业务2024年收入284.14亿元,同比下滑1.3%,已经连续两年下滑。从市场大环境来看,超大泡面若想立足也需要斟酌性价比。

 

但品牌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确保大包装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频繁的质量问题无疑会对品牌造成致命打击。近年来某品牌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如酸价超标、产品变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即便相比其它品牌价格较低,也依旧难以在市场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

 

 

借助大包装零食撬动年轻消费力

 

提起零食市场的流行趋势,大包装必然榜上有名,自去年开始推出专卖超大零食的“零食很大”门店,开业第二天,营业额就如火箭般蹿升,一举突破102万元大关,瞬间成为消费者的打卡新宠,吸引了海量顾客蜂拥而至。这一系列大动作的引领下,超大零食迅速火遍全国,成为当下零食市场炙手可热的潮流单品。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大包装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产品种类涵盖了从辣条、方便面、薯片、饼干、果冻到饮料等等。

 

比如亿滋公司旗下的趣多多推出了全新超大号饼干趣多多体积比常规趣多多软心饼干大了三倍,饼干内的巧克力豆更是比标准版增大了四倍;超大果冻、卫龙超大辣片以及各种大规格包装的零食大礼包依旧摆在显眼的陈列架上。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抖音平台上,#大零食#话题的播放量在短短一个月内就飙升至5亿次,微博上,关于大零食的讨论热度同样居高不下,相关话题阅读量在一季度突破了8亿,小红书上,“巨型零食”相关笔记在过去半年内新增超30万篇,点赞总数超过2000万,收藏量也高达1500万。

 

这也直接带动了“大包装”热度不断攀升,这为超大泡面的推新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实际上大包装零食并非今年才出现,早在多年以前,就有相关品牌推出过大规格零食产品,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近两年才逐渐被市场接受,并形成趋势。究其原因,除了消费心理的变化,社交媒介的推波助澜也让大包装产品成为话题焦点。

 

发展至今,大包装已经更像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手段,对于品牌而言通过生产比较有视觉冲击力的超大包装来吸引年轻人,激发他们拍照打卡并在社媒上分享传播。布局超大泡面的品牌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优势,发起“挑战巨型泡面”“解锁隐藏吃法”等话题挑战,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互动,提升品牌曝光度,并且借助大包装市场热度实现销量增长。

 

 

从实用到环保,包装也要戳中消费痛点

 

大包装除了“大”以外,还要在设计上以实用性和体验感为核心,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其在市场中长远发展下去。在实用性上,品牌可以选择较好的材料提高其利用率,吃完泡面后还可以作为储藏盒、洗菜盆等,增加重复利用价值。在社交平台中可以看到奶茶袋子做纸巾盒、瓶子变储物罐等创意用法,超大泡面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推出更多创意玩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青年人对环保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这也影响了其购买食品时的选择,更加倾向选择那些关注环境影响、采用绿色生产工艺的品牌,无论是选择天然、可持续的原材料,还是减少碳足迹的包装设计,都成为消费者衡量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选择环保材料作为超大泡面的原料也可以为产品增添一层滤镜,契合“00后”绿色消费理念,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在体验感上,品牌也要洞察市场痛点做到针对性解决,比如针对年轻消费者对便携性的需求,设计可折叠或可重复使用的超大泡面包装;引入易撕口、旋转盖或拉链封口,方便快速开启和未食用部分的保存,提升使用便捷性,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还可以将每个面饼之间设置分隔式包装或独立调料分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食用需求。

 

趣味性也可以作为提升体验感的手段之一,比如设计互动式包装,内置小游戏或谜题,增加开包乐趣,这进一步深化了产品所带来的情绪价值。还可以在包装中放置卡片,以此兑换盲盒等,激发消费者的探索欲望,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提升用户粘性。通过这些细节的差异化,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实用性的追求,更在无形中传递了品牌对环保责任的重视,更能助力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行业思考: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方便面市场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多个品牌纷纷入局推出超大泡面,并强调多人分享的消费场景,虽然从市场整体发展及产品特点来看确实有成为风口的可能,但想要长远立足还需要品牌从多维度提升。选择合适的渠道和精准的营销是不容忽略的一大步,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类似产品涌入,品牌还需要在产品上下功夫,比如探索“大包装+”系列,不断加强产品壁垒。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信息前沿

IT选型指南:何时从云转向本地数据中心?

2025-7-23 17:25:24

信息前沿

cc快评:掉进 Labubu 消费主义陷阱的 “乌合之众”,后来怎么样了?

2025-7-24 10:10: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