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不合格、研发费用率不足1%,辅食企业“英氏”冲刺北交所!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呈现出多品牌竞争的局面。国际品牌如亨氏、嘉宝、喜宝等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品牌影响力以及成熟的研发、生产和管理经验,占据行业第一梯队。本土品牌如英氏控股、贝因美、伊威食品等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处于第二梯队。此外,还有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第三梯队。国内外品牌并存,竞争激烈,但市场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绝对的垄断格局。

近期,婴幼儿辅食龙头企业英氏向北交所申请IPO已被受理,并收到问询函。据悉,此次英氏申请IPO,拟募集资金3.34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品牌建设、项目推广等方面。但英氏近年来在营销与研发投入上的严重失衡叠加质量安全问题难免成为其“绊脚石”。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北交所及未来转板时,二级市场更看重‘科技消费’属性。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1%,会被贴上‘传统食品代工’标签,难以享受高估值溢价。”

销售费用连年增长

英氏成立多年,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构建了涵盖婴幼儿辅食、婴幼儿卫生用品、儿童食品以及营养食品等领域的多元化业务体系。

凭借多年的市场耕耘,在婴幼儿辅食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据艾瑞咨询估算,2022年英氏品牌在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中位居首位。

从财务数据来看,英氏在过去几年间营收实现了增长,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96亿元、17.58亿元、19.74亿元,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然而在华丽的数据背后,英氏的净利润方面却面对着挑战,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在2.105亿元左右,较2023年的2.20亿元左右有所下滑,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在渠道方面,2024年英氏线上营业收入在13.7亿元左右,占比接近70%;线下营业收入则是在5.4亿元左右,占比在27.5%左右。

从数据来看,英氏对线上渠道依赖程度逐渐增高,而线上渠道竞争激烈,获客成本不断攀升,英氏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和品牌曝光,不得不持续投入高额费用。

近年来,英氏在市场推广上可谓不遗余力,销售费用持续处于高位,这或是其2024年净利润有所下滑的原因之一。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英氏销售费用率分别大致为35.04%、34.26%、36.53%,远高于行业平均27.75%左右的水平。仅2024年,英氏的销售费用就高达7.2亿元左右,占营业收入比例大致为36.5%,是净利润的三倍有余。

从英氏销售费用的构成来看,电商平台相关费用占据了很大比例。2022年—2024年,英氏的平台推广费分别在1.5亿元、2.1亿元和3亿元左右,增速较快。

英氏对此解释称:“由于互联网线上流量增速放缓,线上商家的促销推广竞争日趋激烈,促销推广成本有所上升;为保持在天猫等头部电商平台的曝光度以及强化品牌效应,公司丰富了推广的方式,加大对核心品类与新品类在各个平台的投入力度与广度。”

同时,报告期各期,英氏的平台使用费及佣金分别在4648.52万元、8113.33万元以及1.12亿元左右,呈现逐期增长的态势。

英氏表示:“主要系公司线上渠道销售规模快速增长、抖音等平台的拓展以及推广力度的增加综合影响所致。”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销售费用‘边际效用递减’,导致英氏每多卖1元产品,需花0.6元营销,侵蚀净利润。此外,英氏3段米粉、溶豆等核心SKU2024年ASP同比下降4%–6%,以价换量。毛利率下降+费用率上升,净利率自然被双向挤压。”

研发费用不及销售费用的1/40

消费者对婴幼儿辅食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未来,高品质、有机化、功能性辅食的需求将更加旺盛。企业需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力度,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英氏成立于2014年10月20日,是一家以满足中国婴幼儿的营养照护需求为核心,婴童食品及婴幼儿卫生用品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大型母婴产品生产及运营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取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如此,过度营销可能导致品牌形象过度依赖“流量”和“促销”,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创新。

与高额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英氏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22-2024年,英氏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52.98万元、921.24万元、1714.83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3%、0.52%、0.87%,不足1%。

尽管英氏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与同行可比公司2%左右的研发费用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而在婴幼儿产品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功能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营养成分、配方研发、卫生标准等方面。

但缺乏研发投入,就可能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也难以在产品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柏文喜对此指出:“英氏2024年研发费用率<1%,远低于行业2%的均值,研发绝对额仅1714万,不足销售费用的1/40。缺乏技术壁垒和专利配方,只能拼包装、拼广告,结果陷入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压低毛利。”

在“重营销轻研发”的背后,近年来英氏还接连陷入产品质量问题的风波。2023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了2022年日用及纺织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

通报显示,1批次标称广州英氏销售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鞋“甲醛”和“重金属总量(砷、铅、镉)”项目不合格,复检后仍不合格。

随后在2024年1月,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包括婴幼儿背带等13类产品的监督抽查情况公告显示,在抽检的120批次婴幼儿背带中,共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

其中,就包含1批次广州英氏销售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商标为Nuna的CUDL多功能背带,被检出纤维含量不合格。

“此次英氏冲刺IPO,重营销轻研发叠加质量安全问题,无疑会成为英氏上市之路的绊脚石。”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婴幼儿辅食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行业监管和促进市场规范;这些政策包括提高辅食生产厂商的标准、细化生产场所、设备、流程和人员管理、要求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及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这些措施促使辅食行业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技术领先和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巩固竞争地位,而英氏无疑将会受到影响。”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信息前沿

中汽夏测正式开始,问界M8在吐鲁番测试中成绩卓越

2025-7-31 16:09:10

信息前沿

光影风尚之夜暨时尚短片大赛荣誉典礼 :张泽嘉、唐斐文共赴北京国际电影节时尚之约

2025-7-31 16:09: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