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熟银行公布了半年报。
率先打响了A股上市银行业绩公布的第一枪。
敢打第一枪,说明常熟银行很有底气。
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了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了13.51%。
在如今农商行们面临的压力下,常熟银行取得如此成绩,足以称得上优等生。
不过,在业绩亮眼的背后,市场仍心存疑虑:增长引擎会不会后继乏力,增速能否得以维系?
投资成为增长引擎:常熟银行增长动力如何?
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常熟银行此次业绩增长速度并不算高。
除去2020年、2021疫情这两年,此次半年报是常熟银行近年来增长最慢的半年。
2022年上半年,常熟银行仍能实现18.86%的营收增长,19.96%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此后增长速度一路放缓,如今业绩增长仅能维持在10%附近。
具体业务来讲,主要是净利息收入拖缓了高增长的步伐。
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40亿元,同比增长了0.83%,增长速度创下上市以来最低水平。
而且能够实现正增长,主要靠的还是“节流”。
常熟银行实现利息收入80.05亿元,同比下滑了2.52%;实现利息支出33.65亿元,同比减少了6.8%。
赚得少了,但省得更多了,也不失一种维持业绩增长的手段。
此次营收比去年同期多了约5个亿,净利润多了约2个亿。
增长主要引擎是什么?
答案是投资。
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投资收益12亿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30.94%,仅这一项,相比去年上半年多出了3个亿,占据营收增长的五分之三,比整体利润还要高。
在当下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大环境下,银行们的日子都不好过,而且如今大行们为争取业绩增长,不断下沉市场,农商行们的竞争压力更大,这时候去资本市场投资,换取收益也无可厚非。
不过,以稳健为标识的银行,天然不适合高风险投资。
常熟银行这两年能够实现投资收益高幅增长,主要是股债走向牛市。
但万一哪天牛转熊了,常熟银行还能不能保持住业绩的增长?
换句话说,会不会出现投资收益为负数呢?
常熟银行以投资收益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马车,其实很令人担心。
今年7月份,央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考虑,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平滑经营利润的波动,这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是合理的。同时,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也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但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
意思很明确,中小银行要“投资有度”。
而常熟银行过去就因投资激进被通报过。
去年12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点名常熟银行在内的四家农商行,指出其债券交易内控薄弱、对交易员激励过度,致使一些交易员交易行为扭曲,通过集中资金优势连续买卖、自买自卖和频繁报价撤价诱导交易等方式影响债券价格,部分交易甚至涉及利益输送。
不止于此,常熟银行对于交易带动增长的热爱,还体现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
截至2025年6月末,常熟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达1098.49亿元,涵盖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品种;这一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7.90%,占该行总资产4012.27亿元的比重为27%。
此外,除了投资收益成为了这次业绩增长的核心,常熟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更为迅速。
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419亿元,同比增长了637.77%。
有趣的是,中间业务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代销理财规模同比增长了155%至72.77亿元。
而代销理财业务增长也离不开这两年资本市场不断修复,客户投资热情更高涨了。
也就是说,与投资收益一样,常熟银行代销理财业务能实现业绩增长靠的也是资本市场处于上行期,常熟银行抓住了市场机会。
两大增长引擎,都是借助市场机会获取的收益,但市场机会的背面就是市场风险,也难怪有投资者质疑常熟银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虽然常熟银行资产配置令人担心,但是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把控上,仍然相当稳健。
常熟银行的净息差为2.58%,虽然比年末下降了0.13个百分点,但在A股上市银行中,仍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76%,更是低得离谱,甚至比城商行一哥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要低;拨备覆盖率为489.53%,虽然较年初有所下降,但是5倍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同行。
不过,这会不会有点儿太高了,过高的拨备覆盖,在投资者眼里,会有隐藏利润的可能。
美中不足的是,常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0%、10.78%、10.73%,分别较2024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0.45个百分点。
常熟银行:异地扩张的护城河在变薄?
这个月披露业绩后,常熟银行随后发布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现场表决通过吸收合并3家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
事实上,常熟银行年内已合计7家村镇银行并同步布局网点,这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常熟银行之所以能被称为小微金融的“标杆行”,除了业绩能打以外,另类的异地扩张模式让众多农商行们艳羡不已。
原因是2020 年监管收紧农商行异地展业后,常熟银行利用其持有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牌照,先在外地收购村镇银行,再将其改制为支行,从而以合规方式完成异地布局。
通过“并购+翻牌”组合拳,常熟银行突破了传统农商行的地域局限。
目前,常熟银行的经营网络已延伸至全国六个省份,常熟之外的区域贡献了超过66%的营业收入和66%拨备前利润。
虽然常熟银行完成了异地扩张,但是异地营收成绩与整体情况相似,增长也趋于放缓。
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内常熟以外异地分支机构营收为37.82亿元,同比增长为28.5%。
但到了2024年,增速只有2.62%;今年上半年,更是下滑了3.18%,缩水至25.91亿元。
同时,江苏省外地区的收入增速也从2021年的25.22%降到了2025年的上半年的6.6%。
由此可见,常熟银行特殊的“异地扩张”模式,也迎来了固有的天花板,能挖掘的增量愈来愈小,省内村镇银行甚至有倒退迹象。
也能难怪今年不断并购步伐,可能想要通过“以量换速”。
扩张带来规模,也抬高了成本:常熟银行的管理费用从 2021 年的 31.69 亿元一路增至 2024 年的 39.9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已达 20.95 亿元,管理费率长期徘徊在 35% 左右,在上市银行中明显偏高。
扩张的副作用也在罚单上集中体现:企业预警通显示,2025 年上半年,常熟银行旗下 6 家村镇银行接连受罚。其中,兴福村镇银行因“贷款管理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薄弱”被罚 80 万元;另有机构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及反洗钱规定被点名。罚单频发表明,管理半径拉长后,常熟银行合规风险也在暴露。
一家县域银行掌控 30 余家遍布全国的村镇银行,难免引发对其风控能力的担忧。
这些村镇银行虽贡献了 23.8% 的营收和 22.9% 的利润,却普遍比母行高出 0.3–0.8 个百分点的不良率,已成资产质量的洼地。
即便如此,目前常熟银行仍在加码,推进合并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及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三家机构截至2024年末的不良率达0.98%、1.44%及1.77%(2024年26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14%),不难看出整合过程压力仍存。
无论是把资产更多放在投资上,还是常熟银行不断加快村镇银行合并步伐。
本质上都是常熟银行为了业绩增长,不得不拿出更多风险来换取收益。
其实从侧面也反映了如今农商行面临的困境。
过去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在经营上各有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然而,近年来,各类银行的业务边界逐渐融合,经营趋同,同质化竞争问题日益突出。
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卷了。
农商行本身主要服务对象是下沉群体,但无论是在资金实力、还是科技服务上,都难卷过这些大行们。
而大行为完成“业绩考核”,不断对农商行的优质客户“掐草尖”。
这也是常熟银行利息收入增长越来越难的原因之一。
尽管通过巧妙的方式实现了跨区域营收,但如今“小而美”的护城河在大势所趋下,也在变得越来越薄。
尤其是对于江苏这个经济大省而言,银行业竞争更加残酷,未来常熟银行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不过最后还是希望常熟银行作为农商行的“榜样”,能给农商行们树立一个不一的旗帜,突围成功。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