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狂犬病病例上升,狂犬病疫苗选择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针对消费者面对不同价位、不同技术路线疫苗时的选择困惑,业内专家指出,疫苗适配性比单纯追求高价更为重要。
来源于《专家话狂犬》公众号
一、毒株选择:疫苗有效性的核心决定因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强调,疫苗毒株与本地流行病毒的基因匹配度直接影响抗体产生效果。目前国内应用的狂犬疫苗毒株主要有四类:CTN-1(人源)、aG(犬源)、PV(牛源)和PM(牛源)。
研究表明,人源CTN-1毒株与中国本土流行街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2.14%-97.17%,而动物源毒株同源性普遍低于93%。卓谊生物采用的人源CTN-1毒株于1957年分离自山东淄博患者脑组织,经56代小鼠脑传代驯化而成,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人源毒株。
“同源性越高,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就越精准。”疫苗领域专家解释,”这相当于用原配钥匙开锁,能够更有效中和野生病毒。”
二、细胞基质:Vero细胞的安全性获全球验证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Vero细胞自1985年获批以来,已在全球应用数十亿剂,覆盖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甲肝及新冠等多种疫苗生产。与公众认知不同,WHO明确认定150代次以内的Vero细胞无致瘤风险。
国内主流企业如卓谊生物将细胞终末代次严格控制在140代以内,低于国际标准,并获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认证。值得注意的是,Vero细胞可适配人源CTN-1毒株,而人二倍体细胞因分裂能力有限,只能使用PM毒株(牛源)。
《疫苗》期刊2023年研究指出,Vero细胞疫苗适用于儿童、老人及孕妇(暴露后接种无禁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全球大规模应用验证。
三、无抗生素工艺:降低过敏风险关键创新
传统疫苗生产中添加的抗生素残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而卓谊生物通过无菌袋和无菌管道焊接技术实现全程无抗生素生产,从源头消除过敏隐患。配合0.5ml小剂量设计,进一步降低疼痛感和过敏概率。
“过敏体质人群应优先选择无抗生素疫苗。”业内专家建议,”这比单纯关注细胞类型更为重要。”
四、VVM标签:疫苗冷链的”可视化”监控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VVM(疫苗温度监测标签)通过特殊材料颜色变化指示疫苗受热历史。当内圈方块颜色深于外圈时,提示疫苗已失效。这项技术解决了冷链运输中的质量监控难题,特别适用于基层和偏远地区。
卓谊生物在国内率先将VVM标签应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使医护人员和接种者能够直观判断疫苗有效性。
五、全人群覆盖:科学选择指南
基于《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大众选择疫苗时应综合考虑五大要素:
• 人源CTN-1等高同源性毒株
• 经WHO认证的低代次Vero细胞基质
• 无抗生素生产工艺
• 0.5ml小剂量剂型
• VVM温度监控标签
卓谊生物的质量体系认证资料显示,其产品线覆盖不同需求人群,从基础防护到高端保障,实现了狂犬病预防的全人群覆盖。
“疫苗选择应基于科学证据而非价格偏见。”业内人士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分层满足,是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