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元股份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虽然利润保持了增长态势,但主要依靠投资麦当劳获取收益“充实”利润,且收入双位数下滑,多家子公司亏损。
报告期内,2025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3.31亿元,同比下滑13.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66%。
对此,三元股份方面表示,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更是公司深化改革、战略突围的一年。报告期内,公司坚决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经营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针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双位数下滑,三元股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公司进行非重点区域的战略调整,集中整合资源,淘汰低效业务。
至于利润增长,乳业研究员宋亮对媒体表示,三元股份上半年业绩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做对了四件事情:第一,三元股份加快了团队、组织管理机构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管理团队的效能;第二,聚焦大单品,减少SKU,专注低温,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表现;第三,通过三元梅园、北京市牛奶公司积极推出部分限定产品布局北京市场;第四,加快推进从产品生产到营销的全面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的有效衔接,逐步降低成本。
但真的如此吗?
“三元股份这几年的业绩,尤其是利润,主要依靠投资收益,大头就是来自投资麦当劳获取的收益,专业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些专家不懂财报,所以只能无的放矢。”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三元股份的体制僵化,当初三元奶粉内斗就充分暴露出了这家企业的问题,虽然如今从飞鹤挖来了陈海峰,试图提升业绩,但如果体制机制不做出实质性变革,谁来都没有太大的作用,“也提醒陈海峰,不要乱请顾问,当初首农邀请专家李志起来做电商,结果电商也没做起来,可见专家嘴上功夫可以,但真去做实业,就会露怯了。”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三元股份投资收益高达1.77亿元,其中来自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就达到了1.65亿元。
然而,三元股份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不过1.83亿元,如果没有这些投资收益,三元股份的利润少得可怜。
“三元股份的盈利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收益的波动,而非主营业务的内在增长。”康定平表示,“这种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存疑,关键要看未来几年能否延续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三元股份持续深入推进组织改革、人才布局、机制优化等工作,进一步激活组织,提升团队战斗力。
一是稳步推进组织机构改革。在去年总部编制优化 46%基础上,有序推进销售事业部改革。3 月完成奶粉事业部机构改革,职能部室由9个整合为4个,编制减少40%,由三地办公调整为北京集中办公;全面启动营销体系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优化编制,遴选优秀人才,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持续强化核心人才布局。通过调整,形成以“80后”为主的核心领导班子团队,年轻化、专业性、凝聚力显著提升;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包括总经理在内多名来自头部企业的高能级人才,比如从飞鹤过来的陈海峰,已经成为三元股份总经理,覆盖品牌、销售、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外部人才带来的行业先进经验加速推动内部改革与能力升级,提升了公司管理团队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三是持续优化激励机制。通过薪酬与职级体系改革,规范了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积极性;构建“短期+中长期”多元化激励体系,明确激励资源向核心骨干与一线作战团队倾斜,不仅强化了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绑定,有效激发全员创造性与战斗力,更为改革深化与业绩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康定平认为,三元股份确实在试图进行变革,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将主业做大做强,而不是长期依靠投资收益“撑场面”,特别是旗下子公司亏损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
梳理发现,2025年上半年,香港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元双宝乳业有限公司、柳州三元天爱乳业有限公司、山东三元乳业有限公司、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燕山食品有限公司,合计7家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个别企业亏损金额逼近1000万元。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三元股份正在剥离低效子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减亏提效空间充分,叠加奶价周期拐点渐近,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