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风味是饮品市场一种经久不衰的口味,从经典的雪碧、冰红茶到升级的柠檬汁、冷榨柠檬液等花样百出,直到如今还有不少品牌围绕柠檬风味推新,这不仅证明了柠檬饮品较强的市场接受度,还表现出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品牌在柠檬风味上的创新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加上一些爆品抢占了消费心智,留给后入局者的机会并不多。
从近期一些品牌推新能够看出叠加功能性成分开始成为新方向,尤其是在健康化趋势影响下这类产品可能更受市场青睐,品牌还可以从场景、形态入手,推出针对更多细分场景及不同于传统“喝”柠檬的饮品类型,在口味上也可以结合地域特色以猎奇风味提高曝光度等。柠檬风味本身的情绪价值也值得品牌深挖,将其与更具象化的情绪相联系或许可以提高差异化竞争力。
转向健康+风味的综合比拼
作为经典风味之一的柠檬风味在饮品市场中备受品牌青睐,从线下茶饮店的柠檬水、柠檬小麦青汁到饮料赛道中的冰红茶、金桔柠檬、冷榨柠檬液等产品层出不穷,数据显示,柠檬风味在中国占据了饮料市场的较大份额,堪称现象级风味。其酸甜、清爽的风味也深受消费者喜爱,早在16世纪中期柠檬水便在巴黎流行起来,到了19世纪柠檬味的七喜和雪碧已成为国外家喻户晓的品牌。
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经久不衰,除了独特的口感外营养价值也是主要原因,在大众认知里柠檬身上叠满了健康卖点,“美白、生津开胃、促消化、抗氧化”常和柠檬相联系,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健康迫切需求让营养优势再一次突显,比如水溶C在社交平台中不少帖子中都被赋予一定的功能,比如“解酒、口腔溃疡、缓解喉咙疼痛”等。尽管一些品牌会用柠檬的健康属性做文章,但将柠檬与健康功能性进行强链接的并不多。
一些品牌似乎看到了这一空白市场,开始强化其功能属性,想要提前抢占消费心智,比如蒙牛旗下益生菌品牌优益C推出了一款益生菌柠檬茶,品牌宣称产品中添加的专利益生菌是其自研的中国专利益生菌PC-01,“活性”是这一菌株的优势之一。
今年2月好望水瞄准柠檬风味赛道推出柠檬薏米水,宣称采用了创新的低温冷磨技术,封存了柠檬的鲜活风味,能保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鲜活的柠檬香。近日该品牌又再度加码柠檬饮品赛道推出新品维E柠檬水,宣称制作过程0添加糖、0能量、0人工甜味剂,主打健康无负担。
这些新品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健康属性,不仅为其它品牌提供了思路,似乎也在侧面反映了今年柠檬风味饮料的竞争已从单一口味竞争转向健康功能+风味的综合比拼,未来品牌或许可以在柠檬风味饮品中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来探索更多可能性。
从需求出发适配更多场景创新
穿越长周期的柠檬饮品不仅没有伴随时代的发展被消费者淘汰,反而日久弥新在近几年的饮品界势头愈发强劲,这与其风味的场景适配度较高有较大关系。由于其具备较高的VC含量,被不少女性作为美白的选择,此外柠檬饮料的口感酸甜、清爽,也具备较强的佐餐场景属性,在火锅、烧烤餐饮场景下解腻解辣是不少品牌的宣传重点,也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共同认知。
比如某品牌柠檬茶在宣传页上标注“百搭佐餐、欢乐小聚、工作学习清爽一下”等场景;某品牌冷榨柠檬液宣称与“睡醒迷糊、早起榨汁、熬夜超负荷、调酒”等场景适配。在此基础上的细分场景或许可以为品牌提供创新方向,比如在早晨大部分人较为困倦需要唤醒身体,品牌可以通过推出添加微量咖啡因或天然草本的柠檬气泡水加强与“提神醒脑”的联系,让消费者早起就能够联想到相关产品。
餐后解腻几乎是众多柠檬风味饮品的场景标配,但其实不少柠檬饮品为了保障口感会添加大量糖类成分使酸的口感变淡,品牌可以通过推出高浓度柠檬汁来满足市场需求以更好的适配场景。在一些品牌宣传教育下,运动后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增加,品牌可以推出专门针对这一场景的柠檬电解质水来满足需求。
对于一些品牌宣称的夜间场景也值得深挖,但在这一场景下大部分消费者更加需要低热量、低糖,产品配方也需要做出适当改变,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助眠成分来提高说服力。低碳生活场景很容易被品牌忽略,但随着可持续理念的不断深入市场对饮料环保的需求也在上涨,因此品牌可以通过推出可重复灌装的玻璃瓶装柠檬浓缩液,空瓶回收兑换积分等方式与这一场景绑定,并与市面上的柠檬风味饮品拉开差距。
从风味、工艺出发做形态跃迁
从市场中常见的产品分析,柠檬饮料的创新进阶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发挥风味百搭优势与其它水果口味相搭配,比如金桔柠檬、柠檬芭乐气泡果汁等;还有一个是以个性化柠檬特征打造产品记忆点,比如冷榨柠檬汁等品类,突出饮用时的柠檬风味口感优势。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年轻人都始终愿意为“新奇口感”买单,有相关调查显示75%的消费者表示对柠檬饮料自带好感,尤其对创新型的柠檬饮料抱有更多期待。
趣味化成为柠檬饮料的升级方向,比如某品牌在大部分品牌想用其他口味来掩盖柠檬酸涩口感的大环境下,深耕“酸味”这一特点,以“lemix拼配柠檬”和“香气回填”工艺,提升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强调“立体柠檬口感”使得品牌火爆出圈,据了解该品牌在创立4年多时间销售额累计突破5亿大关,整体复购率达25%。
近日优酸乳推出了嚼柠檬轻乳果汁新品,通过添加柠檬皮、柚子肉、椰果等,带来“喝果汁、嚼果皮、品果香”的多重产品体验,在品牌宣传页上也明显标注了“柠好,不一样的柠檬体验”。这一产品进一步强调了差异化口感,其它品牌也可以以此为创新点在相关饮品中融入更多口感层次。
但这对技术有一定要求,在传统工艺中柠檬和牛奶的结合有技术上的壁垒,柠檬与牛乳的融合在口感和营养吸收上都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困境。上述品牌通过特殊工艺处理牛奶中的脂肪让口感更清爽,还经过多次不同蛋白含量的测试,嚼柠檬选用0.6g蛋白乳基有效平衡两者的口感。在工艺上嚼柠檬采用柠檬带皮整榨工艺,能够为饮品带来更立体、自然的柠檬风味。
以此创新为灵感,其它品牌还可以将冻干技术应用在相关产品上,推出激活后饮用的产品,增加饮品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此外在包装上创新也可以为产品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比如推出类似蜂蜜和水分离式的包装,将柠檬汁和气泡水分隔储存在拧盖后融合,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在味觉体验外挖掘情绪价值
目前以柠檬为主的饮料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大关,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柠檬水市场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3%,2029年整体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天然产品的持续追捧,浓缩柠檬汁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会同比增长10%。柠檬风味虽然潜力较大但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同质化问题,比如山姆超市所推出的自营产品小青柠汁爆火后便涌现了不少跟风创新的品牌。
当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一些品牌开始在成分升级上下功夫,柠檬含量是较为直观的体现,比如某品牌金桔柠檬标注柠檬浓缩汁添加量2克/升、某品牌大柠檬汽水宣称含至少4%的鲜榨柠檬汁成分、某品牌宋柚汁宣称果汁含量≥10%,但整体来看柠檬汁含量也并不高。随后在市场竞争中“情绪价值”就成了香饽饽,各大柠檬饮料品牌开始注重对情绪价值的深度挖掘。
比如一些品牌宣传“一鲜一爽更出色”“大柠檬、大爽”再到“酸爽暴击”“带皮柠檬、层层嚼感”等,都能看出隐含的情绪价值,而这也大大提高了市场对产品的好感度和忠诚度,尤其是对于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有数据显示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买单,2024年双十一期间,有近三成年轻人在快乐消费上占比超50%。
从数据中可看出当代年轻人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对情绪价值的追求日益凸显,但随着情绪价值被越来越多品牌应用,接下来各品牌在情绪价值上的打造也有更高要求。在柠檬风味饮品的创新上需要进一步挖掘情绪共鸣点,比如将其与“抗焦虑”相联系,相关品牌代表人曾表示柠檬有个非常大的卖点—抗焦虑,这个功效源自柠檬烯,但目前主要在柠檬精油类产品中出现,未来饮料品牌或许可以凭此拉动柠檬风味饮料再登新高。
地域化风味的应用
从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柠檬风味饮料的口味越来越丰富,比如某品牌鸭屎香柠檬茶、大麦柠檬青汁、柠檬芭乐等等,但由于入局门槛并不高,某类创新口味取得不错成绩后便会有其它品牌跟风推出,所以市场中类似口味产品重合度较高。比如在小红书平台上以小青柠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包括各种品牌在内的数十万条种草笔记,只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口味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也为品牌提供了创新机会,若想要进一步扩展市场,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推出更具地方特色的产品有望成为新方向,比如在口味偏好上四川喜欢麻辣、广东有凉茶文化、云南有丰富的花果资源等,以此为思路品牌可以在川渝地区推出冰麻柠檬气泡水类型,用青花椒的麻感平衡柠檬酸味,或是川式柠檬醪糟饮类产品,融合发酵米酒香与柠檬香气,这种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食材还能提高消费者尝试意愿。
同样在云南地区酸角算是特色产品,品牌可以利用酸角的天然果酸与柠檬搭配,做出特色风味,在广东地区可以结合这些地域的特色水果做创新,比如开发黄皮柠檬茶等产品,香港有一种特色饮品——咸柠七,主要由咸柠檬和七喜汽水调制而成,品牌也可以推出咸柠檬口味的特色饮品。而且近段时间不少现制饮品店偏好咸味奶茶等,或许侧面反映出了咸味饮品的市场需求在上涨。
另外城市限定、季节限定、节日限定也是重要的方向,比如在西安可以与当地知名汽水品牌合作推出限定系列,在东北地区可以将柠檬与冻梨等特色食品结合推出季节限定口味,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结合不同地方习俗推出限定口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但前提是要保障口味、口感,因为这些搭配过于新奇,即便推出后有消费者购买想要提高复购率还是要靠口味。
品类融合思路
现制饮品市场中有不少柠檬风味饮品,比如柠檬小麦青汁、茉莉柠檬茶、青提柠檬茶、柠C美式、轻咖柠檬茶等等,且这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都较高。据了解,轻咖柠檬茶首周销量突破508万杯、柠C美式在社交平台中被不少消费者作为“白月光”的存在,数据显示,2024年饮料新品口味中富含VC的柠檬风味名列前茅,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基底,饮料品牌也可以借鉴现制饮品搭配思路作为创新方向。
有人说人类对柠檬的开发还不到1%,可能有夸大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柠檬的确具有爆品开发潜质,这样经典的味型与任何一个细分赛道,不管是酒、水、还是碳酸饮料、茶都有足够的空间去迭代创新。
在柠檬+酒的创新上,雪碧就曾联合江小白推出过一款白酒风味柠檬汽水,以柠檬+烈酒的组合在年轻消费者中出了一次圈;去年六月份日本朝日啤酒上新了一款含有真正柠檬片的即饮鸡尾酒——“未来的柠檬沙瓦”,一经上市就掀起抢购狂潮仅一个星期就卖断货。
伴随着年轻人对佐餐微醺以及下班独酌、女性饮酒等消费场景的兴起,柠檬低度酒逐渐打开日本市场,同样的消费需求在国内也正在兴起,但目前国内柠檬低度酒市场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没有头部品牌占据消费者的心智,空白的市场加上确切存在的消费需求,低度柠檬酒有望成为适配国内市场的潜力股。
区别于其他水果,柠檬是中国能够实现产需均衡的水果之一,并且作为核心产地之一柠檬原料的上游供应是稳定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柠檬与青柠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产量为2712187吨,占全球13.5%。面积131524公顷占全球10.7%,这也就意味着创新产品能够实现稳定发展。但柠檬的产地、品种都对产品风味影响至关重要,这需要品牌立足于优势差异化原料开发出更多样化价值的新品。
健康化上仍值得探索
在健康风潮引领下,柠檬风味饮料在健康化上还有待提升,从市面上产品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来看含糖量依然偏高,比如某品牌柠檬茶配料表中含有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三种糖类成分;某品牌冷榨柠檬液配料表中含有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某品牌西梅柠檬茶虽然宣传0脂肪,但在配料表中也可以看到山梨糖醇、聚葡萄糖成分。
品牌可以通过成分优化来减少对人工甜味剂依赖满足健康需求,比如使用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糖等天然代糖来替代蔗糖,或是以水果自身的甜味来平衡柠檬酸味。比如某品牌配料表只有黄柠檬原汁、水、罗汉果汁、黄柠檬浓缩液、青柠檬原汁、小青柠原汁、香水柠檬原汁、维生素C,通过不同柠檬品种的搭配以及罗汉果汁的融合来减少糖含量。
还可以通过工艺升级来保障柠檬饮料的营养价值,比如某品牌宣称自研原果鲜萃技术,通过“原果鲜萃,氮气锁鲜”工艺,既还原了柠檬本真的风味又较大程度保留了柠檬的营养成分。而市面上大部分柠檬液品牌采用的仍然是物理冷榨,这不仅使得产品口感较淡,还可能导致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容易被氧化从而影响营养价值。
还可以通过添加其它营养成分来增加柠檬饮品的营养价值,比如某品牌推出的益生菌柠檬茶也可以延伸到益生菌柠檬水品类,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益生菌也有了更多的需求。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市场正以每年11%至12%的速度增长,并且预计2026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有望达1377亿元,这或许可以成为柠檬饮料的发展助力。
行业思考:柠檬风味作为饮料行业的长红口味,直至今天依然表现出较强发展潜力,其可开发空间仍有不少,无论是在配料上减少糖分、添加功能性成分,还是在形态上从喝转换到吃,亦或是立足细分场景的创新都有待品牌深挖。此外口味扩展、品类融合等也是不错的发展思路,未来行业或将进一步分化细分品类,更多有创意、有潜力的品牌将加入这一赛道,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