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利股份的奶源牧场中,有一项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日常操作——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亲自试睡奶牛的卧床,只为确保每一头奶牛都能享受到如“席梦思”般的舒适睡眠。这一细节,正是伊利股份追求卓越奶品品质的生动缩影。

奶牛每天需要躺卧12至14个小时,而每多躺一小时,就能多产出1.7公斤牛奶。因此,保障奶牛的休息质量,成为提升原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在伊利股份旗下的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技术人员每日三次为奶牛整理卧床,从清理、翻松、更换垫料到消毒验收,每一步都毫不马虎。牧场场长刘长斌表示:“人跪下去感觉舒适,奶牛才会睡得好。”这一传统试睡方法,如今已升级为伊利股份奶源牧场标准化管理流程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股份在行业内率先推广应用“牛粪再生卧床”技术,实现农业循环利用。通过固液分离、高温发酵、紫外线消毒等12道工序,将牛粪转化为含水量低于50%的松软垫料。据中国农业大学测试,此类卧床能有效提升奶牛反刍效率,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此外,牧场还配备了自动除粪机器人、卧床垫料自动旋耕机等智能设备,持续维持卧床的干燥、松软与洁净,让奶牛始终拥有“初雪般松软”的躺卧体验。
“奶牛睡得更好,产的奶就会更多,牛奶的品质就会更好”,刘长斌这样总结。这种“取之于牛,用之于牛”的绿色循环模式,不仅提升了动物福利,也推动了原奶关键指标的全面提升。目前,伊利原奶的蛋白质、脂肪、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已整体优于欧盟标准,其中菌落总数表现尤为突出。
从一张张精心打理的卧床,到一杯杯高品质的牛奶,伊利股份以科技为支撑,以动物福利为抓手,持续夯实奶源建设的每一环节。在推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伊利股份始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牛好,奶才好”的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