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的影像市场的思考

近几年,互联网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各个传统行业的山头。

首先拿下了标品市场,而后美团们则切入了生活团购, 乃至最近大火的“O2O社区菜市场”……互联网企业正在迅速横扫各个难啃的传统行业。

但非标化的领域因变量过多的行业,由于人员调配、服务标准不好制定等因素影响,一直鲜有互联网企业涉足。

比如:影像市场。

影像业不是每个人都经常会用到的低频行业,但其极高的客单价让整个影像市场规模足够庞大。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摄影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82.51亿元。并且增速持续上扬。

但就这样一个几千亿的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透明信息整合者,城市里的大部分用户如果有摄影需求的时候,仍然习惯于在58同城、闲鱼鱼塘等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上寻找居家生活方面的一些帮助。

显然,对于影像市场而言,一方面招募和筛选优秀的摄影师资源,另一方面,是突破”信任“的壁垒。

于是“专业性”的天然门槛,成功阻拦了绝大部分创业者,使影像行业成为互联网巨头短时间无法逾越的阻碍。

摄影是个传统的老行业,近百年的积淀让摄影成为了一门艺术的“科学”。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摄影方式和方法。摄影器材的选择,光的明暗,每个环节都考验着摄影师的功底。而出片的时候,色调风格等个性化的喜好甲方的付费者更是千差万别。如此多的变量,让摄影的行业不仅成为一门艺术,更是一个纠纷的高发区。

一、低频重决策的影像业无法靠补贴冲击市场

在在互联网行业里似乎有一个不变的真理:任何行业,只要有靠补贴就可以打下市场,并且忽略了这个行业而所有的规则。

但这个”真理”往往适用于高频低价的行业。从ofo的共享单车,每次一两块钱,但每天都需要使用。客单价低,补贴的时候企业对每单的成本不高,而高频容易让用户养成习惯。所以这时候,砸钱拓市场十分管用。

但同样的套路。在影像行业就很难行得通。

影像行业的客单价均价在千元以上,互联网巨头想以补贴的姿态进入,对每一单补贴成本将大大提高,同样的融资,如果补贴ofo一千次可能只够给影像行业的消费者补贴一次。

而且,即便有补贴,这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依旧算上重决策,重决策的产品。价格决定的权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毕竟,像婚纱照这些一辈子只能拍一次的东西,不问价格高低,只求出品满意。

二、互联网企业如何渗透影像行业

虽然补贴的打法无法渗透,但影像行业毕竟还是一个高毛利的万亿级市场。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摄影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82.51亿元,2019年增长至4319.66亿元,同比上涨约8.46%。

按照惯性增长率,未来,摄影行业市场将在2023年过万亿。

一个万亿级的高利基市场,互联网企业怎么可能不心动?

既然补贴行不通,那么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切入这个行业,并且让用户产生粘性呢?

我们需要倒推,把影像行业的三方角色重新解构一下

1,摄影师足够多,但称职的足够少。

工业现代化让摄影器材得以走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曾经的摄影爱好者摇身一变成为了影楼里的学徒逐渐成长为摄影师。

但这些非科班的摄影师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或是在实践中拿顾客练手,有的顾客要求不高或少不懂也就蒙混过关,但碰上懂行的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所以,摄影师乍一看足够多。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完成高质量拍摄的老玩家,每个城市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优质的摄影师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互联网企业想入局,一方面需要拉拢和筛选每个城市的优秀摄影师,一方面,则需要一个标准化的培训,能够给后进的摄影师一个标准化的辅导。

2,消费者舍得花钱,但信任缺失

在消费级领域,最多的影像需要就是婚纱摄影。这对于每一对新人来说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也可能一生就一次。所以用户往往会在一定的消费档次内尽量选择那个最好的。这时候价格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而商用领域,无论是模特出片还是企业宣传,这类企业有复购的需求,价格是有一定的权中影响决策,但更多的考量还是来自于稳定的输出。

除了省心稳定的输出,当下网约市场的乱象还包括双方权益保障和第三方约拍平台,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问题。

北京大成(沈阳)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赵哲律师表示,对于目前纠纷最为广泛的构成交易关系的商业约拍,双方在关注价格协商与付款流程的同时,也必须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所以,互联网企业想由此入场,如何能够取得用户的信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影楼/平台方:利益重新分配

无论是传统的影楼还是O2O的平台,事实上在这个交易环节中,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一个信息整合和撮合的第三方。传统的影楼受制于年年不断上涨的租金,其运营成本已经变得极其高昂,每一单收入中,影楼的租金成本已经可以达到x成,而装修等众多固定资产折损全部算入其中可达成本的1成以上。

单在传统影楼当中,摄影师虽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只能拿着极少的收入提成,这显然与客单整体收入相距甚远。

所以,有许多摄影师做几年就要跳出来单干。

互联网企业如果想由此入手,就要从改变摄影师的收入结构入手。重新进行利益分配,只有把更多的利益让渡给摄影师,才可能收获更多的摄影师资源为自己所用。

如何能够解决以上几点,才能顺利进入影像行业并且获得一席之地。

三、解决方案的畅想与分析

有了以上的问题酒可以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

1,高端摄影师靠拉拢,中流砥柱靠培训

首先是摄影师。好的摄影师资源是稀缺的,一个城市中,能够叫得出的全能大拿就那么多, 但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互联网企业切入,一定要通过重塑利益链,让摄影师赚更多,才能对摄影师具备吸引力。

而更多的订单需求可能就要靠企业重新设计课程,对摄影师接单的方向进行一个快速的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在拍摄的时候有参照系或是模板,以方便快速上手。

2,给予消费者痛点的承诺,才能让消费者产生信赖

实际的消费过程中,普通消费者并不在乎价格的高与低。为此我曾走访了十几家影楼,与销售进行过反复的攀谈,得到的反馈也确实如此, 他们的销售多数强调,它能够为你提供什么样的摄影师,能够在什么环境拍出什么样的效果。

这里面不乏”忽悠”的成分。而一名好的销售,最主要的演技。就是把”忽悠”给演得足够逼真。

知道了痛点,我们互联网企业其实也可以对症下药,既然补贴消费者看不上,那么就在承诺上一掷千金。在你能够充对摄影师技能的培训到位后,也可以针对用户所担心的效果给予一个保障,比如,让用户花一元钱的活动买一份”不满意全额退款”的保险。可以与第三方公允的大保险公司合作,实际上这部分钱可以是企业出,但这无形中却拉上了财险做了背书,辅之介绍让用户对这份保险产生信任感,有了信任感做基础,后续成交就问题不大了。

在企业级消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在近期的走访中发现,一些中小企业的需求并不周期固定,但他们的需求一旦产生,日期就安排的比较紧迫,但常用的摄影师并不会任你随叫随到。所以很多企业也都要承担换摄影师不合适而产生的沟通风险。

如果互联网企业依旧以”保险退款”的方式进行承诺,这无疑会减少这类企业的试错成本。进而对平台产生依赖。有了这份保障,企业无需担心换摄影师带来的不稳定风险,复购也就更容易促成。

但有了这样的承诺,会不会有贪小便宜故意退掉的订单呢?肯定会有,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给规避疏解这样的用户,比如提高连续两次以上无故退单用户的保险金额,而对于明确恶意退单的用户可以主动清理等。

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后台大数据的完善,总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小概率事件所带来的烦恼。

四、羊毛出在羊身上,猪买单。废片也能产生价值

互联网企业给消费者足够的承诺后,的确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废片。但这些废片并非一无是处。一帧logo的截图,一个动作的短片,都可以成为全网的基础素材。

而图影素材版权市场,又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得益于这些年新媒体的盛行,图片市场上需求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仅仅以图片素材为业务市场就已经让视觉中国足够上市中国A股。可见版权市场的利润之丰厚。

强调版权管理意识,不仅仅是对摄影师辛勤劳动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边际价值的扩充。

对于那些废片的处理,企业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单独的运维部门。把素材进行切割出售。我们未必要像视觉中国那般流氓,但图片素材+影像素材的出售足以弥补甚至可以让这些废片产生比原来更高的价值。

结语:摄影行业,互联网大潮下最后一个亿万市场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能够被渗透的行业都已经被巨头占领。摄影行业由于其诸多门槛,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个巨头无法轻易进入到利基市场,但又无法忽略其具备万亿规模的市场前景。

笔者这次通过多方走访对摄影行业的入场门槛加以分析,希望后面的进入者能够拨开迷雾,看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谁能够解决用户的信任,以保险或者更好的方式为用户的试错成本买单,谁将会重新改写摄影的市场格局。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更专业的创业者打开这扇门通过更专业的手法解决诸多细节与痛点,开启万亿市场的潘多拉宝盒。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