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还能重回巅峰吗?

阿里巴巴,这个曾经的中国电商巨头,如今正面临着一段被外界广泛讨论的低谷期。在这段低谷期,阿里巴巴不仅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还需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曾经它的成长与扩张历程与中国及全球电商市场的繁荣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以及全球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阿里巴巴的传统增长模式受到了考验。就现阶段来看,当前的表现是否只是短暂的波动,还是公司已经步入了一个长期下行的轨道?这是投资者和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将时间调回到2017年,在这一季财报中,阿里的营收和利润都超出预期,带来盘前超过6%的涨幅,营收超500亿人民币、市值徘徊在4000亿美元、商业生态占中国社会零售总额超11%,也正是那一年,马云提出的五新理论在业内掀起了一阵热议,在他看来,电子商务的边界正在消失,未来只有新零售,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

在那个时期,投资者普遍对阿里巴巴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市值稳步上升,距离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仅一步之遥。为了向国际投资者清晰展示其市场地位,业界常用这样的描述:阿里巴巴等于谷歌、Facebook加上亚马逊。

大家纷纷猜测,以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阿里巴巴很快将超越“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距离Facebook也并不遥远。也正是那一年,“股神”沃伦·巴菲特公开表示,他后悔当初没有投资阿里巴巴,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同时,美国亿万富翁Daniel Loeb赞扬阿里巴巴拥有全球互联网中最佳的商业模式,坚信其一定能成为中国市场赢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论调早就被人抛在了脑后。在中国,曾经的市场领军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地位正在因新兴力量如拼多多的崛起而重新洗牌。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在美股的涨势令其市值达到1920亿美元,首次超越阿里巴巴,这对于一家成立仅8年、上市5年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成就。而其海外业务TEMU仍在全球扩展,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的看法在短短一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2022年,查理·芒格曾是阿里巴巴的坚定支持者,然而,到了2023年,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坦言:“投资阿里巴巴是我犯过的最大错误之一。”他解释说,尽管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原本对电商模式抱有极高的期待,认为它将带来丰厚的回报。然而,他没有意识到他们仍然是一门零售生意。“零售有太多竞争对手,零售太难做了。”‍

芒格的转变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市场观念转变,对阿里巴巴而言,这是一个警示,提示它必须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行业虽然仍具增长潜力,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单一的电商模式已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2024年,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陆续发布财报,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日益明晰。腾讯以其游戏和广告业务的高利润率继续保持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则以庞大的现金储备和复杂的线下实体投资被市场密切关注,特别是疫情之后,大家都在纷纷猜测大润发、盒马鲜生、饿了么、银泰等资产会不会被卖。

而另一边,作为阿里的老对手,京东的日子也不好过。虽说得益于高客单价的3C家电产品和其他商品的直销模式,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营收冠军。然而,其利润率较低,显示出重资产模式的财务压力。相比之下,拼多多虽然员工数量只有美团的七分之一,但创造的收入规模已接近美团,人均创收超过1000万元,展示了其高效的运营模式。

去年,刘强东宣布:”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的关键因素,未来也将是我们的基础性战略。” 立刻点燃了电商平台间的价格战。同时,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正全面重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节点,淘天集团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道放在2024年淘宝内容电商盛典上宣布,今年平台将增加百亿现金和千亿流量的投入,显著加大对内容电商的支持。

一时间,反思和调整成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的主旋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提到,公司过去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应用程序购物的用户,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的《致改革 致创新》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强调阿里在过去一年中最核心的变化是“回归客户价值”。

这是马云在退休后的五年间首次就公司改革创新以及未来前景进行了长篇分享。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经历了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驱动了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然而,这一切正逐渐发生变化。如今的阿里陷入了自己的误判中。

蔡崇信使用“自食其果”这样的词汇表达了阿里战略上的某些失误,特别是在忽略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上。这种情况在企业高层的公开讨论中非常罕见,显露出阿里迫切寻求改变的决心。

很多人开始分析阿里到底错在哪里?有人说是因为这个时代,还有人说是曾经的傲慢……

回看阿里巴巴的初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似乎,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马云曾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本意是要加强公司的客户导向。但长期以来,这里的“客户”主要被定义为B端的大型商家和品牌,例如阿里云、天猫和淘宝等,而C端的普通消费者需求并未得到充分重视。2008年,随着天猫诞生,阿里通过为品牌商家服务和从中收取广告费迎来了商业上的高速增长。这无疑为阿里带来了盈利,但也埋下了问题的种子:中小商家难以获得足够的流量。

电子商务的核心功能是调节供需关系,通过平台连接买家与卖家。在电商生态系统中,普通用户和小商家是基石和保护堤。这些小商家为平台带来了多样性和创新,而普通用户则是持续交易的动力源泉。市场的发展要求电商平台采取更加公平和透明的营销策略,重视并保护用户和中小商家的实际利益。

然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已逐渐演变成一个商家购买流量的市场,这对那些资金不足的中小商家来说是一个显著的不利因素。他们常常无力承担高昂的营销费用,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随着电商大促活动年复一年地变得日益复杂和促销手段越来越多,消费者疲劳感逐渐增强。

这个时候,拼多多出现了。

拼多多成功地吸引了那些被阿里边缘化的小商家,通过提供更低的入驻门槛和营销成本,使这一市场细分重新焕发活力。同时,又靠着百亿补贴和仅退款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用户。通过这些策略,拼多多不仅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还重新定义了消费者购物的期望和行为。

黄峥曾经说过一句话,非常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们可能买一个爱马仕的包,同时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消费能力,而是因为在消费这件事上,所有人都追求实惠。”

这句话向大家深刻揭示了拼多多成功的核心理念:不同消费层次的融合。即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不仅仅是基于财务能力,更多是基于价值的判断。即使是经济条件允许的消费者,也会寻求价格和质量的最优组合。谁也逃不过真香定律。

基于对中国广泛且多样化的消费群体深刻的洞察,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完全可能共享同一平台,寻找各自认为有价值的商品。这种模式让平台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市场,同时也响应了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的双重需求。

相反,阿里之前所追求的消费升级战略侧重于促进消费者购买更高质量、更高价位的产品。这一战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的背景下初期取得了成功。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或不稳定性增加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变得更加保守,优先考虑基本需求和性价比,而非单纯追求品质或品牌。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获取的便捷,大家拥有的选择更多。他们可能同时需要高端商品来满足某些特定需求,同时也寻找经济实惠的产品满足日常需求。这种适应性是任何电商平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现在,阿里需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其商业战略,2023年9月,阿里集团的新任CEO吴泳铭明确宣布“用户为先、AI驱动”作为新的战略重点,标志着从“客户第一”向“用户为先”的根本转变。并持续向中小商家放出友好策略。

同时,通过整合淘天等平台来推动业务一体化,将目光聚焦于提升核心业务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上。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和资本于其主要的电商和云计算业务。

这样的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里的发展。在最新一季度财报中,淘天实现GMV、订单量、交易买家等多项核心业务指标的强劲增长。AIDC继续快速增长,跨境业务的增长尤为明显,在重点区域市场持续取得进展。

2024年2月7日,阿里巴巴《2023年十二月底止季度业绩公告》中,阿里巴巴发布《2023年十二月底止季度业绩公告》。阿里云季度营收增长3%至280.66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猛增86%至23.64亿元,创财年新高。

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财报中强调,阿里未来的战略重点将是加强和扩展公共云产品的开发。一方面,云计算服务的全球市场潜力巨大,为阿里巴巴提供了扩展国际业务的途径。另一方面,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Cloud,都在积极扩展他们的云业务。阿里巴巴通过加强阿里云,能够有效应对这些竞争对手,保持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同时,阿里巴巴拥有广泛的业务线和生态系统,包括电商、金融、物流等。发展阿里云不仅可以为这些业务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数据整合和分析,提升整个集团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质量。

今天的阿里,再回过头,发现眼前的风景已截然不同。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跟上时代。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