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在家一个月,中小型企业老板是如何自救的?

如今,每个人都在为疫情做着自己的贡献,哪怕只是待在家里,都是用行动支持着这场战役,相信经此一「疫」,一定会有一大批新生力量崛起,灾难过后,我们将迎着风前行!

宅在家里,大家要有信念,生活可以被疫情影响,但绝不会被打败。希望疫情赶紧结束,一切恢复正常。现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活着是最重要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我们始终要坚信: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我的封城日记

“你那里还有口罩吗?”这是最近我收到最多的信息,当各单位复工逐渐拉开序幕的时候,一些朋友开始面临口罩弹尽粮绝的局面。有人发朋友圈调侃:算了,买不到没关系,只希望公司可以撑到我们回去的那一天。略带心酸的语气背后是一串严峻的数字。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玮,以及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联合对九百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覆盖“加工制造业”、“零售和服务业”、“高科技”等八大行业。

(数据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数据显示,85.01%的企业账上资金余额最多只能维持三个月,34%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33.1%的企业能够维持两个月,能够维持超过6个月的仅占9.96%。

(数据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29.58%的企业预计此次疫情导致全年营业收入的降幅超过50%。另外,28.47%的企业预计下降20%-50%,17%的企业预计下降10%-20%。无法预计的企业占比为调查总数的20.93%。

(数据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62.78%的企业将主要支出压力归结为“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租金”和“偿还贷款”的占比分别为13.68%和13.98%。面对现金流短缺的压力,21.23%的企业会寻求“贷款”,16.2%的企业会采取“停产歇业”的措施。另外,22.43%的企业会磨刀霍霍向员工,采取“减员降薪”的方式。

(数据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这样下去,最终导致的局面只能是:要么变相裁员,要么举债度日!这让我不仅想到了,之前西贝莜面村董事长贾国龙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其他企业状况可想而知。疫情当前,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唯有想办法艰难地活下去。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联系了身边几位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朋友,想知道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是如何准备和计划的。

“网上说减房租,到底是不是真的?”

王姐做餐饮十几年,虽说店面不大,但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店之一,从开业之初到现在,什么样复杂的问题没有经历过?包括非典那一年,她的生意也没有受太大影响,唯独这一次,她天天上网刷与疫情有关的消息。那天看到网上有人说房东给自己减免了三个月的房租,立刻跑来问我:“这事儿靠谱吗?”

原本还计划着初六可以开门营业,看着全国各地病例每天不断攀升的数字和丝毫没有减弱,甚至越来越严格的城市政策,让她彻底打消了这一念头,开始和家里人商量如何把损失降到最小。虽说小城市租金不高,但几个月下来也要损失好几万,何况现在具体情况并不乐观,就算开业之后,多少也会影响一段时间的生意,再加上员工工资,这段时间对她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压力。

就在她思考如何降低损失的时候,一位老顾客问她,什么时候开业,说自己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做无接触配送,其实她们也可以做,只要消毒和保护措施做到位。一番交流下来,王姐很是激动。

第二天,王姐先是赶去店里对店内各个角落都做了一遍清洗和消毒,并拍成小视频放在自己的朋友圈和顾客群里,告诉他们受疫情影响,之后几天内将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线上预订,因为放假期间员工都不在岗,所以每天限定只做一百份,售完为止。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第一天下午6点左右就卖完了。

她告诉我:“以前店里特别忙的时候,根本顾不得外卖这些东西,外送量占比很小,现在的外送达到了之前好几倍,客户主要来自平时店里的老顾客,以及顾客所在的一些小区等,范围不能太大,毕竟就家里这些人,太远了也忙不过来,配送是大问题。”

不过线上业务运行的同时,王姐还是很焦虑,眼下这点收益对于维护成本来说九牛一毛,随着客户资源不断消耗,这种形式能否持续有待考验,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后面各个小区开始封闭管理,外送业务随时会被中断。前几天还有员工打电话跟她说,就算疫情结束后也不来了,摆在她面前的问题依然很多。

“家长们担心的,也是我所在意的!”

前几天,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表《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李超在信中称,高校延迟开学,线下培训业务暂停等措施对资金储备少、包袱重、一直亏损的兄弟连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计划在节后招生旺季打一个翻身战,但疫情将公司计划全部打乱。消息一出,引起众多行业内人士共鸣,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培训这个行业的重新思考。身边一个刚刚毕业转型做艺术教育培训的一个孩子,初五不到就和几个合伙人赶去公司连夜商量对策。

联系他时,刚好开完一个会议,声音还有些疲惫,说自己原本计划年后进行春季招生,之前做的套餐也已经通知出去了,也收了一部分家长的定金,现在看来一切东西都需要重新计划。

目前团队内老师大部分都安排在家隔离,有学期计划的在家里直播上课,一小部分老师处于休假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年轻老师提前返岗,参与公开课计划,这是他们针对疫情设计的新项目。

对方称,正常情况下,从正月初五开门营业到元宵节这段时间,除去老师开支和房租,几个校区的营业额至少能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而且春季招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候,原本还有春季招生汇报演出,也因为疫情而取消了。目前他们课程不能中断,没有任何现金流,还要负责老师的工资,非常窘迫。

考虑到“停课不停学”这样一个核心主题,萌生出免费公开课的想法,想要通过简短的视频教学,分批次、分年龄段来帮助大家认识乐器,提高学习技巧。无论是家里有器材,还是没有器材的孩子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视频,学习一些知识。

这样既能在新生群中起到宣传作用,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维护老生之间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的交流,得到家长的认可。同时,考虑到提前到岗人员的安全问题,他们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让所有人每天报备身体情况,定期在线上做培训直播,组织读书会,和隔离在家员工谈心。

聊到最后,他有些哽咽:“其实几天前已经有家长悄悄私聊他,问他会不会跑路,之前充的学习卡还能不能退?”他都一一回复并郑重承诺,告诉他们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哪怕最后真的很艰难,也要保住自己的品牌和一起并肩作战的员工。有时候压垮一家企业的往往不是灾难本身,而是人心。他们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但只要人心不涣散,就还有机会。

“生意越来越好,但我不是太开心!”

(数据来源:Mob研究院)

Mob研究院发布《2020疫情下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洞察》显示,手游大爆发、视频娱乐崛起、生鲜电商成“刚需”。其中京东到家日活突破100万,盒马、叮咚买菜双双突破40万。需求猛增下,各个企业和平台都面临供应、运力、价格三项大考。叮咚买菜收获来自深圳、苏州、无锡、上海等大批“新粉”,35-44岁人群成为生鲜电商新增用户主力军。

(数据来源:Mob研究院)

“这个春节过于漫长且异常忙碌,售罄的用时越来越短,补货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一个开生鲜店老板的朋友圈,疫情发生这段时间,他的小店可谓是天天爆单,可以出去之前,他是街上除超市和药店之外唯一一个排队购买的店。不能出去之后,所有人都在群里抢着要他的联系方式,每天定时定点抢菜。尽管每天果蔬类商品备货量是日常的三四倍,还是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店里四个人都忙不过来,无奈之下,只好让大学放假在家的儿子也出来帮忙,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忙到深夜,有时候店也不顾了,所有人都去跑配送。

“你能想象草莓一盆盆抢的景象吗?”他称,疫情发生之后,多个生鲜电商平台上,买到一棵新鲜的白菜开始变得困难,比如盒马,有一次一个顾客说定的闹钟12点抢菜,结算的时候忘了买肉,等退出来再进去的时候,所有商品配送已满,无法购买。

元宵节那天,因为连续加班,他早上没起来,中午的时候才在群里通知有新到的汤圆,原本以为这天人会少一些,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就有很多人在群里预定,不到一个小时,一冰箱的汤圆就预定完了,隔壁好几个小区的人也混进来想要订购水果蔬菜。物业没办法,只好在他的小店前面竖起警戒线,防止集中排队引起恐慌,又安排了几个人手帮助他们消毒、打包和配送。

业内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疫情暴发初期,恐慌造成了居民大量囤货。生鲜是日常、刚需、高频的商品,消费者担心买不到,或者部分地区道路物流中断影响上货。再加上过年期间人们摄入油腻食物偏多,所以平衡饮食的绿叶类蔬菜需求非常旺盛,而这类蔬菜保质期比较短,用户很难囤积一堆在家里,更多的是选择即时性购买。

挑战与困难并行,需求旺盛带给消费者和生鲜超市经营者是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担心蔬菜短缺,后者更担心人手的不足,尤其是提供到家服务的模式。疫情期间,对商家的补货和配送能力都是考验,每个配送小哥都值得被尊重。以朋友的小店为例,他们仅仅负责这一片区域,时间就已经很紧张了,更不用说那些体量很大,覆盖范围更广,配送要求更高的生鲜电商。2020年春节期间,盒马预留了70%的员工,但由于疫情的发生,需求增长了50%,由此产生的大量人员缺口是盒马事先没有料到的。不得已之下,盒马向云海肴等餐饮企业“借”员工来应付眼下的人手短缺难题。

叮咚买菜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推出不打烊活动,预留了75%的员工,也储备了充足的货物。但还是低估了特殊时期的需求。

另一方面,如何在配送和包装途中避免接触和污染,以及所有人员的医疗防护也是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和开头的王姐一样,朋友的生鲜店每天都会消费杀菌,配送人员全副武装,之前因为口罩不够用了,还有业主主动给他们送口罩,说宅在家就等着他们续命呢。不过随着外出活动进一步限制,他们目前剩的口罩也不多了,计划着全部用完之后就停止营业。

订单量的增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供应链能力不足是生鲜电商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疫情过后,还会有多少用户愿意留下这也是一个问题,仍需要他们练好内功,用实力给出答案。

目前来说,疫情可能会加速一些行业的转变,背后也将加速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顺应这一改变的企业,也许将迎来发展机遇,如果危机过后,我们能够迎来一个更健康的生鲜市场,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在朋友看来:虽然现在小店生意变越来越好,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社会可以尽快复正常。疫情过后,经历过大动荡的互联网企业或许可以有一片更光明的未来。

还是那句话,每一次危难都潜藏着新的机遇。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数人因疫情困在家里,线下经营被按下了暂停键,线上就成了经营的唯一通道,而这,正好引发一系列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长达数月的疫情过后,这些只是权宜之计的消费行为或将演变为固定消费习惯,说不定将引发一波新的行业趋势。如今,每个人都在为疫情做着自己的贡献,哪怕只是待在家里,都是用行动支持着这场战役,相信经此一「疫」,一定会有一大批新生力量崛起,灾难过后,我们将迎着风前行!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