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近日,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修订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GB/T45443-2025)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这一标准的出台,势必将推动褪黑素产品的市场优胜劣汰,同时也引起了大众对于褪黑素所在的改善类睡眠保健食品赛道的关注。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下一个万亿级,睡眠经济市场站在风口之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紊乱和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我国的睡眠健康问题也正日益突出。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48.5%存在睡眠困扰,且睡眠困扰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另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95%的受访者表示,最近一年有过健康困扰,人均3.6个健康困扰。其中睡眠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肠胃不好、脱发、情绪问题成为国民的五大健康困扰,而睡眠问题困扰以45%占据榜首位置。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大基石。而睡眠不足会对人体带来诸多伤害,包括思考能力会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会削弱、免疫功能失调等等。

有专家指出,睡眠是情绪的“隐形调节器”,长期睡眠不足使人易怒、敏感、冲动,进而引发抑郁倾向和情绪低落。

在此背景下,睡眠经济市场站在了风口之上。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统计,2023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已达4955.8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658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有望成长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在睡眠经济市场之中,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市场占据核心地位。有相关数据表明,在睡眠问题困扰的人中,有15%选择使用助眠保健食品,且其中73%认为该方式有效,仅次于助眠药品。

需求决定市场,中国改善类睡眠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被预测,将从2024年的165.6亿元,增至2028年的212.4亿元,复合增长率大约为6.4%。

褪黑素的发现

从细分品类成分上看,褪黑素类产品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褪黑素市场规模已达15.4亿元。另有数据显示,褪黑素类产品在改善类功能保健食品市场中的占比已超80%。

褪黑素,又名松果体素,是存在于生命体中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其化学名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或5-甲氧基-N-乙酰色胺,在调节动物昼夜和季节节律以及机体“睡眠—觉醒”节律方面有重要作用。

并且其在分泌上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菌、微生物、真菌、藻类,甚至植物也能合成褪黑素。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人类对褪黑素的研究历程,最早可追溯至1917年。彼时,两位科学家为寻找治疗白斑病的药物实验,将牛松果体碾碎倒入养着蝌蚪的玻璃缸内。半小时后,他们发现蝌蚪的皮肤、内脏变得透明,清晰可见。

而后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皮肤病学专家阿隆”勒内博士(AaronbLemmer)重新试验,并于1958年将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试验间分离出的激素即“褪黑素”。

但要论真正推动褪黑素走向市场端的契机,却是皮尔鲍利博士(WalterPiempaoli)进行的两次动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褪黑素有抗衰老作用:没有补充褪黑素的一组,明显衰老而疲惫皮毛脱落,大多在5个月左右相继死去。而服用褪黑素的小白鼠活力与小于它们年龄一半的年轻白鼠相当。

在抗衰老的助推下,褪黑素的饮用热潮自1995年开始在全球掀起。褪黑素的广泛“潜质”也在这之后被不断证实,包括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氧化性和免疫性肝损伤、催眠等功能。

现如今,褪黑素补充产品的剂型也在不断创新,如软糖、喷雾和缓释片,其中软糖剂型深受新生代消费的青睐。消费场景的进一步拓宽,也带动了市场进一步增长。据贝哲斯测算,2023年全球褪黑素行业市场规模14.88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25.87亿美元,2023-2028复合年增长率为11.1%。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褪黑素在1994年就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并且美国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通过严格的实验宣布:褪黑素是纯天然食品,没有任何副作用。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但在我国境内,直至2005年褪黑素才被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并于2021年被正式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科目》,保健功能限定为改善睡眠,要求纯度为99.5%以上,每日推荐用量为1-3毫克。

褪黑素品类前景广阔却存瓶颈

褪黑素市场虽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科学认知,供应链短缺、消费需求迭代等多重瓶颈,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市场走向。

近年来,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褪黑素长期服用的安全性质疑声不断,多数人提及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头痛等等。

对于安全性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韩芳曾公开提醒:如果把褪黑素视为催眠的安眠药就是大错特错。另复旦大学药理学系主任黄志力也曾强调:现在有一些产品褪黑素的水平可能都已经超过了3毫克,比处方药的量还要大,建议使用者一般情况下不能连续使用超过3个月的褪黑素。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事实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中指出:长期使用褪黑素可影响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大剂量褪黑素可抑制性激素分泌。可以想见,此种激素属性引发的长期使用担忧,自会深深影响到追求“天然、无副作用”的新生代消费者的决策。

与此同时,褪黑素的产业链上游端僧多粥少的困境也早在多年前暴露。据悉,褪黑素的各类别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分为:褪黑素原药供应商、缓释材料供应商和添加材料供应商。

其中,由于工艺要求极高,国内原料往往是由制药企业制备,再提供给保健食品品牌企业或代工企业生产褪黑素类保健食品。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的《2021-2026年中国褪黑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褪黑素原药、HPMC和维生素B6等褪黑素关键原材料国内商占比皆超过八成。

其中,中国褪黑素原药供应商468家,国际供应商117家。在生产方面,当前我国褪黑素市场品牌主要有汤臣倍健、康恩贝、同仁堂等企业。

但自2016年以来,国家环保力度加大,褪黑素生产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已逐渐退出市场,致使褪黑素原材料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降低。

睡眠经济市场爆发下的褪黑素:刚需与隐忧并存

另一方面,GABA作为睡眠健康领域另一大热门成分,对睡眠经济市场中褪黑素的份额正形成分流冲击。

GABA即γ-氨基丁酸,主要作用于大脑神经系统,是脑组织中非常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大量研究证明,γ-氨基丁酸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并且延长慢波睡眠Ⅱ期和快动眼睡眠期。

不同于褪黑素以调节昼夜节律,适合跨时差、熬夜等生物钟紊乱特定人群,GABA是通过抑制神经兴奋性来改善睡眠,因此其“非激素”“食品级安全”的认知更受青睐。数据预测:2023年全球含GABA的助眠食品增速达25%,远超单一褪黑素产品。

与此同时,新生代消费者对药食同源成分的认可,也正在深刻重构睡眠经济市场的竞争逻辑。其中典型代表“酸枣仁”,又称酸枣仁核、枣仁核,有大量研究表明其能镇静、安神、助眠等等。

魔镜市场情报2023药食同源市场趋势与机会分析调查曾指出,含酸枣仁的助眠产品,在近12个月中累计增速达到76.1%。此外,睡眠+复合功效等助眠产品也正在市面上崛起,而以上这些信息都突出了一点:单一的褪黑素类产品市场份额将被再分解。

未来,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科学背书与个性化配方设计能力。而此番褪黑素测定的新国标出台,短期内或会使褪黑素行业面临阵痛性调整,但长期来看无疑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将为褪黑素品类打开更可持续的市场空间。

资料参考:

褪黑素的研究历程及应用前景

褪黑素是“助眠神药”?专家:大错特错!这些人不适合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观点

8成国民都缺它,维生素D3市场潜力几何?

2025-7-15 15:52:40

观点

面包新语:成都市场战略调整,消费者权益保障方案同步实施

2025-7-18 10:55: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