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基础篇合集]关于小黑鱼APP观察报告及我对会员制电商的理解

本文来自连线家,从零售发展、电商环境和用户需求变化三个角度解析会员制电商发展的商业底层逻辑。
 

 

一直有读者问CK,电商下一步的发展机会是什么?实话实说这个话题太大。漫说CK人微言轻,就算行业大佬亦不敢轻易断言。

最近两个月,CK一直在研究会员制电商,不断地与行业内外的朋友探讨可行性,也写过相关的推文《关于88VIP会员制的小众视角解读》。

毫不掩饰的说,CK个人非常看好会员制电商未来3年内的发展。研究和讨论只是为了论证现阶段运作会员制电商,底层商业逻辑是否成立?

随着雷军2015年中国企业家论坛的演讲,美国仓储超市Costco进入了中国电商人的视野。

Walmart的强劲对手、毛利不高于14%、SKU只有4000个、仅限付费会员消费,耀眼的光环和逆常规的运营手法,瞬间让Costco吸粉无数。

对于中国电商企业来说,Costco摇身成为一味万能药。创业者用线上Costco来取悦资本,小米、乐视用Costco来解释自己的低价策略,连拼多多都号称自己的未来是Disney+Costco。

CK系统的解读了网易考拉、京东、阿里巴巴、环球黑卡、小黑鱼等各类会员制电商平台,其中小黑鱼APP最贴近于CK心目中的Costco。

今天开始,CK准备用两万字左右,六到八个方面来系统的阐述小黑鱼APP的观察报告及个人对会员制电商的理解。

一、会员制电商商业基础分析

1

天时:零售发展趋势

就CK的个人认知,零售模型可大致分为三类:

—传统零售—

所谓传统零售,是指以门店为流量承载,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盈利,服务于周边用户的零售模式。

特点分析:

  • 经营核心:以商品进销存数据为运营核心
  • 获利方式:通过整买零卖的商品进销差价
  • 用户触达:通过广告投放触达到周边用户
  • 商品结构:满足细分品类全产品线的消费
传统零售所解决的问题是用户就近便利性消费,因此呈现比较明显的偏服务属性。因此同一地区的零售商竞争策略可以概括为以商品促销为基础的广告触达。

国内零售发展时间较短,传统零售商们一直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经营方式以粗放的商品经销存管理为主,对于用户数据采集工作涉足较少。

由于单店覆盖用户人群相对固定,因此传统零售门店的销售额瓶颈明显,不断上涨的人力、房租等运营成本迫使零售商保持相对丰厚的毛利率,以维持日常运营服务。

—电商模式—

所谓电商模式,是以空间域名为流量承载,通过理论上无限放大的用户覆盖均摊运营的边际成本。因此电商是一种更高效率的商品消费渠道

特点分析:

  • 经营核心:用用户信息流优化销售数据
  • 获利方式:广告取代差价成为获利主力
  • 用户触达:广告覆盖+CRM是营销主流
  • 商品结构:虚拟货架推动全品类的发展
由于国内供给长期不足,用户对于商品选择、低价的产品属性需求更加强烈,电商迎合了这一点,借助互联网人口红利,获得了十年高速发展。

互联网空间流量规则,第一次实现了商家的跨区域竞争,让原本传统10000人:1家店的供求关系转变为1人:1000家店,用户开始占据消费选择的主动权。

当供给严重过剩时,电商的原本的优势—SKU丰富—不断推高用户的消费决策成本。在维持电商性价比的基础上,提高服务占比成为用户不断攀升的消费需求。

—会员制零售—

所谓会员制零售,是通过商品性价比精选、服务内容优化帮助特定用户群体降低消费决策成本,这恰恰是时间成本较高的中产阶级迫切需要的。

特点分析:

  • 经营核心:围绕用户为核心组织商品服务
  • 获利方式:会员费取代商品毛利为主收入
  • 用户触达:据会员消费数据制定用户营销
  • 商品结构:围绕会员消费宽度作商品拓展
会员制零售的天才之处在于一改主流的零售产品化,反向以用户为核心持续增加并强化服务属性的占比。

CK认为会员制是生活节奏加快、供给过剩的必然产物,无论是Walmart的40000+SKU,还是淘宝的10亿+,它们早已经超出了用户消费选择的需求。

会员制零售通过改造商品结构、搭建生活服务体系,为会员提供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务。至于会员费一方面是会员对于它们服务的回报,另外也帮助零售商撇除浮游用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摘要小结—

CK认为零售商和用户之间有两种不同的关系。

  • 捕食者:用户在消费时总有不安全感,无法完全信任零售商。比如传统零售和电商
  • 同伴:用户信任零售商,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消费存在欺骗。比如会员制零售

随着国内零售行业逐渐成熟,用户越来越难以忍受零售商设计的各种消费陷阱。它们迫切需要一个可靠的零售同伴,而不是捕食者。

零售进化是以用户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为基础:

  • 供给不足:产品属性(选择多价格低)主导
  • 供给过剩:服务属性(降低决策成本)主导
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他们都是围绕着产品属性做商业布局。相较传统零售,效率更高的电子商务占优是很正常的现象。

随着供给过剩时代的到来,用户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产品属性为主导的消费模式,部分人群,以中产阶级为代表,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零售服务降低消费决策成本。

会员制电商的出现,顺应了国内零售发展的趋势。它通过会员付费的方式进行用户甄别,为特定用户人群提供包括商品、生活服务、金融理财等多方面服务需求。

除了零售发展的天时,电商大环境的地利,以及目标人群消费变化的人和同样关键,这个部分我们留在下一节来分析。

2

地利:电商大环境分析

—电商竞争分析—

CK曾在《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实体店开不下去了?》中,解析过零售模式竞争力分析模型:

电商场景分析:

  • 商品供给:零售商所能为用户提供的商品选择种类,即SKU的数量
  • 购买时间:用户购买合适产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即用户决策速度
  • 使用时间:用户从购买到使用产品的时间长度,即电商的快递速度
电商格局分析:

  • 商品供给(淘宝):商品供给十亿级,持续优化物流端,压缩竞品生存空间
  • 快递速度(京东):自建物流缩短用户使用时间,商品自营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 决策成本(拼多多):通过超低价格运营最大程度压缩目标用户决策时间
可以很直白的说,在商品供给和快递速度上,淘宝京东已经拥有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电商创业可以更多着眼于如何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根据用户画像分析,拼多多通过击穿用户心理认知的低价(一双拖鞋4.9包邮),迅速席卷城市边缘人口及三线以下市场,因为价格是这些用户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经济学人》的统计数据,中国中产阶级已达2.25亿。他们的消费决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去满足他们?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供应链冗余—

实话实说,最近十年中国零售的高速发展(包括线上线下),伴随着供应链生态的艰难转型,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牛鞭效应,

它主要指供应链上一种需求变异的现象。当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由于无法有效实现信息共享,需求信息被扭曲放大。

供应链流通环节越多,牛鞭效应越明显。

电商的最大价值是跨越消费地域的限制,让用户与生产厂家有机会实现直接消费链接,这对于国内传统供应链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国内市场分析:

  • 多层代理制度占据市场主流,大量的库存积聚在中间流通环节,而非消费者手上。
  • 电商降低零售者参与的门槛,进一步加剧市场价格竞争,冲击传统的代理体系。
随着销售渠道的逐渐趋窄,中间代理迫于库存压力不惜低价抛售,传统的品牌控价体系土崩瓦解。这是爱库存高速发展的底层商业逻辑。

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尾货折扣是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的,那么能够满足他们品牌性价比消费的零售模式又是什么?

—市场增长机制—

国内电商环境近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互联网人口红利殆尽,即国内电商正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所谓增量市场是指某种商品/服务处于用户人口基数不断增加的市场发展阶段。

特点分析:

  • 用户人口不断增加,市场体量不断增加
  • 企业核心关注点是是尽可能多用户覆盖
  • 资本助推高速扩张和补贴快速催熟市场
目前以瑞幸为代表的互联网咖啡就属于增量市场的典型,呈现出鲜明的上述特点,因此资本对于他们的烧钱行为表现出极大的耐受度。

所谓存量市场是指某种商品/服务市场规模增长有限,市场竞争格局相对清晰。

特点分析:

  • 用户人口增长有效,市场容量相对稳定
  • 企业的竞争发力点在于优质用户的争夺
  • 资本对于模式和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很明显,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企业增长模式从传统的用户数量增长驱动转为用户数量增长与用户消费宽度并存驱动

CK认为,在电商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围绕特定用户群体依然机会众多。这就是最近社群电商、二手电商迅速兴起的底层逻辑。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有一点是明确的:打打广告用户纷至沓来的增量市场阶段一去不复返了

—小结—

电商竞争分析:

  • 商品供给和使用时间的制高点已被占据,用户决策时间的降低是最有可能的机会
  • 拼多多通过功能驱动品类的超低价格操作,来降低用户购买决策时间。
  • 社群分销通过个人信任背书降低新客户的尝试壁垒,加快消费决策过程
供应链冗余

  • 多层代理与电商直供并行注定了大量库存积压在中间商处,供应链牛鞭效应明显
  • 社会流通效率的提高倒逼多层代理体系的不断压缩,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 经济的持续下行会迫使原有中间商抛售库存以换取现金流进入下一个循环
市场增长分析

  • 互联网人口红利基本殆尽,市场由增长市场开始转入存量市场,细分消费显现机会
  • 企业在增量市场中主要以最大可能获取新用户为核心运营目标,经营模式粗放
  • 企业在存量市场中主要依靠用户增长和现存用户运营的双重驱动,经营趋向精细
客观的评价,在存量市场竞争中,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满足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由于时间成本普遍偏高,中产阶级的消费诉求主要集中在品牌品质消费、性价比高、消费决策时间短上。

会员制零售的运作模式(会员费+商品精选性价比)可以有效降低中产阶级的消费决策时间,保持用户长期稳定的消费忠诚度。

就电商目前大环境而言,已经具备了会员制零售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剩下的就在于用户人群的需求强烈程度,这是下一篇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3

人和:用户群需求分析

—用户结构分析—

近几年国内消费市场最热的词莫过于中产阶级。

不同的机构的预测数字从2-5亿不等,似乎中国社会正在从金字塔结构向橄榄型结构快速迈进。

毫无疑问,无论是跨境电商、网易严选还是新消费品牌,都在这波消费升级浪潮中收益颇多。

但当经济下行不可避免时,这种看似旺盛的消费景象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原因分析:

  • 国内中产阶级的资产积累是建立在高额房贷之上的。
  • 根据上财高等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底中国房贷收入比达到68.3%,已经超过日本泡沫时期。
换而言之,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月收入的70%是用来支付房贷的,再考虑到教育、医疗、生育,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其实寥寥无几。

在经济下行、房市面临震荡的大背景下,刚刚起步的中产阶级面临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事。

—消费互联网化—

过去十年是电商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居民日常消费互联网化的十年。

大到购房买车、小到打出租充话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自然的完成,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由于不同需求消费频次不同,消费互联网化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状态:

消费频次分析:

  • 高频消费:出行、外卖等领域异常激烈
  • 中频消费:家政、维修等领域不温不火
  • 低频消费:各类上门O2O已是昨日黄花
对于单个用户,无论是高频亦或者中低频消费,都是生活必需的一部分。这种用户消费水平化需求是现阶段电商运营垂直化无法满足的。

从用户服务的角度考虑,为其提供从低频到高频的综合性消费服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传统的消费信息服务(如58同城),是典型的资源整合提供方,服务深度不足,无法为用户提供消费体验保障,这就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CK认为消费整合的方向应该是基于用户人群竞选的深度服务定制。

—中产消费需求—

毫无疑问,在这场消费升级与经济下行对冲的大戏中,最为痛苦的莫过于中产阶级:

原因分析:

  • 身份标签:习惯于购买品牌商品,并以品质生活消费为荣
  • 收入结构:资金增长依赖房产增值,可支配收入比例不足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产阶级可能面对的现实是可支配收入不足以维持原有的消费水平。

大牌同厂、大牌替代款等消费概念悄然兴起,其实是中产阶级被迫降低消费水平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传统电商SKU丰富的优势,逐渐成为困扰用户的问题点,这一点对于时间成本高的都市白领尤其明显。

降低消费决策成本,让购物过程更加方便快捷,逐渐成为中产用户的核心诉求

用户诉求:

  • 性价比:价格清晰,没有促销隐形消费
  • 便捷化:SKU精选,用户选购简单高效
纵观现存零售商业模式中,只有Costco式的会员零售制能够满足这样的用户诉求。CK认为将Costco模式嫁接到电商领域,可能会是零售行业的一种新的方向。

—本节摘要—

用户需求是一切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

随着消费互联网化的不断深入,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中产阶级需求变化

  • 用户结构:中产阶级固定资产占比高,经济下行加大维持原有消费水平的压力
  • 消费互联网化:不同消费频次互联网化程度不一,缺少围绕特定用户的消费整合
  • 中产消费需求:通过平台方提供商品精选及性价比的服务,降低自身的决策成本
如上图日用消费品为例:

线下高端购物满足了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拼多多满足了三线以下及城市边缘人口的需求。

那么以一二线城市居民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呢?天猫京东传统货架陈列的方式显然无法满足他们,这为会员制切入市场提供了用户需求基础。

4

基础篇小结

CK认为任何一种成功的零售模式都是为了迎合用户当时某种迫切的消费需求

推广环境整理期

  • 集市:定期解决日常消费交易需求
  • 门店:满足用户就近购买日常所需
  • 超市:提供品质把控和丰富商品选择
  • 电商:满足商品性价比和更多SKU选择
会员制电商也不例外,他的出现和发展一定需要比较成熟的商业逻辑基础

天时:零售发展趋势

  • 传统:消费供不应求,市场以品牌供给为导向,品牌占据主导
  • 现在:消费供大于求。市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户开始主导
  • 变化:零售商的角色正从传统的商品供给向服务提供模式过渡
地利:电商环境分析

  • 用户决策:用户决策成本较高,急需通过零售服务降低决策成本
  • 供应冗余:传统流通模式造成货品渠道沉积,形成局部供大于求
  • 增长模式:用户消费宽度取代人口增长成为市场增长的主流模式
人和:用户需求变化

  • 用户结构:中产阶级固定资产比例高,可支配收入难以支撑消费
  • 消费变化:不同频次消费电商化不均衡,用户需要深度整合服务
  • 中产需求:希望获得高性价比的零售服务,愿意为服务支付费用
对于会员制零售来说,相当于在现有相对成熟的零售环境下做一次结构的创新,由传统的商品运营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服务为中心,利用现有共性连结构调整的机会帮助中产阶级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

下一部分我们来详细讨论下国内目前比较常见的三种会员制零售模式。

本文来自连线家作者:内容电商实验室,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