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一直持续在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逐步将基层医疗机构打造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阵地,这为基层诊所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尽管如此,现实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却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很多基层诊所虽然自身诊疗实力较强,但由于推广宣传与管理做得不好,导致接诊量较低。宣传营销工作不到位,让很多基层诊所的发展只在原地打转。
作为90后实战派,陈立国直言:50%的诊所都不盈利。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2023年5月5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基层医疗健康万里行川渝站大会上,他作为演讲嘉宾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诊所运营八大怪象及解决方案》的分享。
以下为他的演讲提炼,经过医家头条整理编辑:
1、疫情过后的2023年,基层诊所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么?答案是不会,而且会更加难干。
2、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很多诊所开始谋求转型。因为不转型,就只能原地踏步、固步自封。转型就一定会柳暗花明么?如果转的太猛、转的太快,反而大大降低了门诊量,从一天100多个,降至一天10几个、20几个。
3、基层医疗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的变革。最早期时代我们叫做1.0阶段,称之为药房型门诊。其特点是三素一汤,西医大内科、抗生素、维生素,然后输液。这样的诊所营收是靠低价、量大维持,客单价比较低。
4、2.0阶段,升级为技术型门诊。这个阶段特点是诊所开始西医转中医,常见病之外,开始关注特色疾病的收入。但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患者的病治不好要退费,治好了也要退费。
5、在2.0阶段,有1/3转型成功了,有1/3转型失败了。原来靠输液打针一天还有200的门诊量,后来知道了中医绿色疗法,不输液、不打针了,开始转为搞针灸、搞贴敷。但因为客单价高,患者慢慢流失了。敷贴这些还是解决普病的问题,慢病并没有做起来,诊所收入来源还是靠普病,客单价因为收费贵上去了,但是影响客情,导致盈利直线下滑。
6、3.0阶段是专科型门诊,有几个关键升级点,第一就是内科做基础,专科打品牌。分科室运作,而且要分科室管理。医疗是医疗的线,运营是运营的路线。第二是医养结合,今天的时代是患者健康,诊所才能赚钱。想多赚钱,就让更多人健康。第三是布局天地人三网营销,改变宣传方式,营造口碑营销模式,开始注重客户管理与经营。第四是升级诊疗方案,提高竞争力。第五是私域运营和持久拓客,通过微信、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社群,还有视频号组成一个私域营销矩阵。
7、4.0阶段是连锁型门诊,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搞连锁必须把3.0阶段专科型门诊干好,如果没有把专科型门诊几个关键点干好,就不要做连锁门诊。
8、选择大于努力。2023年选择干什么比怎么干更重要。不要盲目干,想好了干,谋定而后动很重要,谋还没有定就开始动,越动死得越快。还有就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先知先觉者成功,后知后觉者跟风,凡是正确,立刻行动。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好了方向,干就完了。
9、对于医生未来要完成几个身份的改变,1.0阶段是手艺人,2.0阶段是小老板,3.0阶段是企业家,4.0阶段是投资人。
10、2023年要学会换圈子。要多跟正能量圈子的人在一起。多跟一些优秀的前辈去学习,多跟正能量的人去交流,才能越来越好。只有与正能量的人一起去共振交流,基层医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好。
基层诊所从过去的1.0阶段,2.0阶段,发展到现在的3.0阶段,以及未来走向4.0阶段,一路困难重重,但基层医师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前行的路上,也涌现出很多像陈立国这样帮扶诊所的专业人士和机构。未来,基层诊所和基层医疗的发展既不乏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在突围中前行,必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