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正是时令干果栗子上市的季节。栗子又称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
“紫灿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这是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咏颂板栗的诗句。板栗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好的食疗保健功能,是秋秋时节人们最喜爱的养生佳果。
中医认为,栗子性平、味甘,入脾、胃、肾三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能,主治脾虚泄泻、反胃呕吐、腰膝酸软、筋骨折伤肿痛、瘰疬、吐血、衄血、便血等病症。
云太医认为板栗的药用价值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01健脾胃
中医认为,脾虚则难以运化水液而致泄泻,栗子健脾养胃,可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故《本草纲目》中有云“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说明栗子能治内寒腹泻。
02补肾气
《千金要方》云“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可见栗子能补助肾气,有利于缓解肾虚所致的腰膝无力、腰脚软弱。
03活气血
栗子能活血行气,可缓解金疮、折伤肿痛、瘰疬,也有利于治疗吐衄、便血。在《唐本草》中,栗子“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可见,栗子能治疗创伤筋骨肿痛,因其能补益脾胃之气,有利于气血化生,所以也能起到益气固摄的作用。此外,常吃栗子,还可有效治疗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等。
板栗食疗
栗子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能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美食,云太医给大家推荐一款板栗食疗方——山药栗子饼。
材料:山药150克、去皮板栗10颗、牛奶50克、黄油8克、芝麻适量。
做法:1.山药削皮,加醋和水浸泡5~6分钟后切块;板栗切片备用。2. 蒸锅中烧水,放入栗子、山药,水开后继续蒸20分钟。3.在炒锅中小火翻炒芝麻至泛黄。4.蒸好的山药倒入研磨器中,碾成泥状;板栗加牛奶,用料理机打成栗蓉。5.用黄油小火翻炒栗蓉,3分钟左右。6.手部打湿,取一团山药泥,搓成圆球后压扁;包入栗子馅,搓成饼状。7.裹上芝麻即可,香喷喷的山药栗子饼就做好了。
板栗甜糯可口,味美香甜,但食用板栗,不管是生的还是熟的,皆应适量,云太医特别提醒尤其以下三类人群,更应浅尝辄止。
1、糖尿病患者
板栗中含有较多的淀粉,这种物质进入身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在血管中大量堆积增加身体的含糖量,导致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
2、便秘人群
板栗中含有的水分少,过食板栗会导致出现上火的症状,而且板栗中含有的淀粉也不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会加重便秘,导致排便更加困难。
3、脾虚人群
板栗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生吃难以消化,熟食又会导致滞气,因此,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板栗。尤其对于一岁以下的儿童来说,因其肠胃发育不全,脾胃尚虚,食用板栗可能会导致小儿消化不良或者是肠胃阻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