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宠物经济领域悄然发生。当传统宠物食品品牌仍在主粮市场短兵相接时,赛道上涌入了新的“玩家”,一批来自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跨界者,正以全新的商业逻辑重新定义这个行业。
他们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竞争,而是通过构建智能生态、重塑消费场景、创新服务模式,在人们与爱宠之间搭建起更紧密的数字纽带。
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正利用其强大的平台和物流能力,重构宠物消费的“人货场”;小米、美的等家电企业,则带着智能硬件的“降维打击”逻辑跨界而来,催生了百亿规模的智能养宠市场。
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从新锐品牌红狗、卫仕的快速崛起到对头部企业研发与供应链的持续加码,无不预示着未来的竞争将是技术、品牌、资本和生态的全方位战争。

图片来源于AI
本篇报道快消前瞻将基于数据和行业调研,深入剖析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
我们将探讨:互联网巨头与跨界玩家如何改变行业生态?DTC模式和数字化营销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最终,在这场多方角力的牌局中,谁将最终胜出?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又在何方?
互联网巨头的“降维打击”:重构人货场
当传统宠物食品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时,来自外部的“野蛮人”——互联网巨头与家电企业,正以资本和技术为武器,开辟新的战场,重塑着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边界。
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入局宠物赛道,在存量竞争加剧下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其“降维打击”也正在重塑宠物消费的人、货、场格局。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平台和本地生活巨头的进入。阿里巴巴、美团等相继布局线上宠物服务,将触角延伸至宠物医疗、电商、新零售等领域。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并非简单地将宠物产品搬到线上,而是利用其强大的平台生态、物流能力和数据优势,对传统的宠物消费链路进行彻底改造。
例如,根据美团官网,从2018年探索宠物行业开始,美团已扎根宠物服务7年多时间,与数万宠物实体门店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加速供需匹配效率。目前,美团的切入点是“本地生活”,美团平台2023年新上线宠物店和宠物服务商户超过2.5万家,全国宠物门店的团购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0%。

图片来源于美团官网
美团还发挥即时配送优势,推出“宠物用品+外卖”极速送达等组合服务,让消费者在订餐时顺便购买宠物粮食、用品等,满足养宠“一站式”需求。此举带动相关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36氪报道,95后年轻宠主已成为线上宠物消费的主力。
阿里巴巴方面也不甘落后,天猫和淘宝开设了宠物用品旗舰频道,菜鸟驿站探索宠物用品前置仓储配送。作为最大的线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扮演的是“生态构建者”的角色。2021年,天猫将宠物部门升级为独立业务,显示出其战略重视。阿里巴巴不仅为品牌方提供了最广阔的销售渠道(2024年天猫宠物类目销售额达286亿元),更通过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利用消费数据指导上游品牌进行产品创新和精准营销,极大地提升了供需匹配效率。
京东以“自营+物流”为核心优势,切入的是“服务体验”赛道。其不仅在2017年就开放宠物活体入驻,更利用其覆盖全国的冷链和即时配送网络,解决了宠物鲜粮、处方药等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品类的配送难题。
京东还依托京东健康和京东超市双平台发力宠物医疗电商。京东健康发布的《中国宠物健康消费白皮书》显示,宠物医药器械、处方粮等细分品类的线上销售增长迅猛,宠物主年均医疗开支已达1200元以上。京东健康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更是将其服务边界从商品销售延伸到了专业的医疗咨询服务。
在2023年京东618期间,京东宠物医疗板块用户成交数同比增长45%,线上宠物问诊订单量突破5.8万单,展现出“互联网+宠物医疗”模式的巨大潜力。

截图自京东健康
2025年4月,京东集团旗下保险经纪平台京东保联合京东健康、京东宠物生活,共同打造全新京东自营式宠物医疗险,形成覆盖宠物医疗、药品、保健三大领域的创新服务模式。用户通过京东APP搜索“宠物险”,选择“京东保·宠物医疗险(药直付版)”即可购买。该产品4月23日上线,截至27日,上海地区单量已突破1000单。
可以预见,互联网巨头通过线上流量、物流网络和数字化能力切入宠物领域,将持续催生行业新业态。
智能硬件的跨界逻辑:从“产品”到“数据
智能硬件成新风口。除互联网公司外,传统制造和家电企业也看中了宠物经济的消费升级机会,纷纷跨界推出智能养宠硬件,打造新的增长极。
小米在2023年发布了智能宠物项圈和定位器等IoT设备,通过连接手机App实时监测宠物位置、运动和健康数据。其订阅服务带来的单宠年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达380元之高——这相当于不少入门级手机的运营商补贴收入,成为小米IoT生态的新增长点。
而最近,根据全球宠业出海洞察报道 ,随着2025年6月份小米YU7的上市,小米还配套推出了一款猫包。雷军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短视频特别安利了这款专为YU7车主设计的猫包配件,体现了科技企业对宠物出行的深刻理解。

截图自雷军抖音号
雷军在视频中提到,这款猫包质量非常好,深受身边同事喜爱。据其介绍,猫包由公司20多位养猫同事共同设计,内部空间大,两侧天窗可通风,并设有多个收纳位。
同时,雷军还强调,YU7车有“宠物模式”,宠物在二排时,车主可在后视镜的底座上加装4K的云台相机,随时关注自己爱宠的一举一动,离车之后也可以和宠物交流。
美的集团则推出了宠物智能烘干箱、自动洗澡机等新奇产品,满足养宠人士对便捷清洁的需求。据美的披露,其宠物烘干箱上市半年销量同比大增120%,许多年轻铲屎官愿意为“科技养宠”买单。
与此同时,本土创新企业也快速崛起:以智能猫砂盆著称的CATLINK就是典型代表。该品牌连续三年夺得天猫618智能猫砂盆品类销量冠军,2022年其明星单品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同比猛增235%。CATLINK的自动猫砂盆、智能喂食器等产品不仅解放了养宠用户的双手,还能通过传感器采集宠物如厕、饮水等数据,提供健康监测功能,受到都市养猫族的追捧。

截图自CATLINK官网
可以看到,智能硬件+数据服务正在成为宠物消费的新潮流——从自动喂食、饮水到定位追踪、健康监测,各种智能装置大大提升了养宠的便利性和科学性。这片市场被誉为宠物经济的“硬件蓝海”,在资本加持下未来有望诞生出更多独角兽公司。
模式创新驱动业态融合
DTC模式与数字化营销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本涌入和技术加持下,宠物行业还出现了许多创新商业模式,促进行业生态各板块相互融合。
无论是新锐品牌还是转型的传统企业,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正成为行业标配。通过微信社群、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品牌得以绕开传统经销商,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品牌不再是冷冰冰的广告投放,而是通过发布养宠知识、KOL评测、用户故事等高质量内容,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和信任关系。通过DTC模式,品牌可以获得最直接的用户数据和反馈,从而快速迭代产品,优化营销策略。
以乖宝宠物为例,根据乖宝宠物年报,公司2024年通过电商直播和社群渠道实现直销收入占比提升至53%,较传统经销模式有大幅提高。乖宝宠物积极运用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种草引流,建设品牌自播矩阵,实现了对消费者的直接触达和高效转化。在新零售方面,线下宠物店与线上平台的融合也在加深,宠物连锁店开始与外卖、闪送合作,实现半小时内送猫砂上门等即时服务。
这些模式上的探索,正重塑着宠物行业的商业版图,使之从单一产品消费演进为涵盖食品、用品、医疗、美容等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消费生态。可以预见,在资本持续助推和玩家多元化参与下,中国宠物行业将迈向业态融合、生态共赢的新阶段。
新锐品牌的“游击战”:在夹缝中求生
与此同时,在巨头环伺的激烈竞争中,一批新锐国产品牌如红狗(RedDog)、卫仕(VetsBest)、爪爪博士等,并未选择与巨头正面硬刚,而是通过差异化的“游击战”策略,在细分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截图自红狗官网
路径一:聚焦“大健康”,切入功能性产品赛道。
与主粮市场的红海竞争不同,宠物营养品、保健品市场仍处于蓝海。红狗以营养膏、化毛膏等产品切入,卫仕则专注于宠物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剂。它们通过“功能性”和“专业性”的定位,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并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率。在2025年的618期间,红狗在天猫和京东宠物保健品销售榜均进入前五,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成功。

截图自天猫宠物医药保健品牌&店铺榜
路径二:极致单品突破,打造“爆款”心智。
许多新锐品牌采取“少SKU、大单品”的策略。它们将所有资源聚焦于一两个核心产品,通过社交媒体的口碑营销和KOL的集中推广,将其打造成全网皆知的“爆款”,从而快速建立品牌认知度。
路径三:DTC模式的深度应用。
新锐品牌几乎是DTC模式的原生实践者。它们没有传统渠道的包袱,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线上社群、私域流量等方式与用户直接沟通。这种模式不仅节约了渠道成本,更能让它们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用户反馈,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优化。
无论是海外巨头的策略调整,还是新锐品牌的崛起,都表明中国宠物市场的竞争正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未来,市场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简单零和博弈,而是一个由不同定位、不同优势的企业共同构成的、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往前看,中国宠物经济正迈向“从生存喂养到精神陪伴”的消费升级新阶段。国产品牌的全面崛起、跨界融合的商业创新,以及规范化、专业化的行业生态,将共同塑造出一个更成熟多元的宠物市场。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片新蓝海依旧蕴藏着巨大的成长价值。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宠物行业的新格局才刚刚开始,未来已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