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整颗柑橘入酸奶 ! 是打破同质化的创新,还是昙花一现?

近期日本某品牌推出“一整个柑橘酸奶”并形成产品系列,顾名思义该系列是直接将整颗或者半颗水果嵌入酸奶中,并以此为主要卖点吸引市场关注。

 

该产品凭借“完整水果”出圈,在限量推出时就成为了人气选手,但一整个水果融入酸奶从生产到市场运营都面临难点,仅靠“新奇”卖点难以维持长期热度,生产过程还需攻克供应链稳定、生产效率与性价比平衡等难题。

 

产品形态创新,提升视觉吸引力

 

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加入到酸奶市场中,不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口味和形态,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但无论是水果味酸奶还是各种搅拌酸奶不同类别的产品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质化问题,需要打造新的差异化特征吸引市场关注。

 

一整个柑橘酸奶”就是凭借差异化形态吸引市场关注,其实在国内市场中果肉、果粒酸奶也并不少,几乎各大品牌都有相关产品推出,但大多是一些细碎果粒或果酱,“一整个柑橘酸奶”虽与其产品开发逻辑相似,但通过水果原料的形态创新在此基础上形成差异化。

 

该品牌还推出了其他风味酸奶也以大颗水果为卖点,例如“半份熟透的白桃”酸奶,其中添加了半个达到标准成熟度的大白桃,产品中果肉含量比例提升至约47%;还有“半份山形县法国梨酸奶”,每杯酸奶中放入半个当季采摘加工的山形县法国梨,120克酸奶中使用约55克梨肉,果肉含量约为46%;据悉,该公司已在研发第四款整颗果肉系列产品。

 

在同质化问题明显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形态创新不仅能增强消费市场的记忆点,相关产品还可拓展早餐、下午茶等多样化场景拓宽产品市场覆盖,挖掘其发展逻辑,风味创新有利于相关品牌突破产品同质化竞争瓶颈,也推动着品类向成熟市场迈进。

 

不过相关品牌在创新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产品独特口感和风味协调,避免过度追求新奇而偏离产品本质,未来如何在产品创新与口味口感间找到平衡或将成为影响产品突围的重要因素。

 

高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乳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酸奶产品的比拼也不局限于口味口感和产品形态的竞争,不少品牌开始为酸奶赋予更多附加值。对于Z世代而言,能否带来独特体验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年轻人也是乳品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更擅长将有特色的产品视为社交货币,把握年轻人需求已经成为不少乳企的创新思路。

 

一整个柑橘融入酸奶就通过产品形态创新赋予其拍照分享、社交打卡属性,在年轻人观念中“买这款酸奶不只是为了吃,更是为了拍下来发朋友圈”“朋友看到都会问这是哪里买的,这种被关注感觉很好”,产品定位更倾向于与年轻群体建立情感连接,进而带动传播与复购。

 

据悉,该产品的分量为每杯120克,小分量包装也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便捷化、“一人食”需求,同时也避免了大包装开封后吃不完易受潮变质的问题。酸奶市场中小包装产品不少,某品牌旗下蛋白酸奶规格为每瓶150g,宣称含3.6g高蛋白,另一品牌酸奶为每杯135g,可搭配早餐、下午茶等场景,随时可以揣兜带走。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美味酸奶搭配天然水果也能提供轻松、治愈的情绪价值,对接年轻人追求松弛感、慢节奏的需求趋势,利用消费体验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中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买单,情绪消费无疑是当下新增长点,未来相关品牌可以持续创新功能与服务体验,在顺应消费需求趋势的同时推动消费体验向着更深层次迈进。

 

“一整个”成营销标签

 

加入“一整个水果”通过明显直白的原料展示告诉消费市场产品用的是新鲜水果,帮助品牌塑造健康、天然的产品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产品货真价实,但或许更多只是一个噱头。

 

此前国内乳品饮料市场中也有类似的产品出现,例如2022年一整根人参饮料以19.9元上架川渝地区便利店,锁定熬夜场景、养生需求,上架次日10000瓶货就全部卖光,当天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1200万;但近两年企业声量几乎没有了,查看线上销售平台数据月售只有几百瓶,与刚上市相比跌破了几倍。

 

某乳企也曾推出过水果风味酸奶,宣称精选密保、蒙特瑞等品种,颗颗果实都经过严选,从采摘到加工48小时内完成,“一口吃下整颗草莓”,查看其配料表能够看到产品中添加了整颗形态的草莓罐头。

 

类似产品还有一颗大番茄汁、大柠檬汽水等,但相关产品并非都是真实含整颗水果原料,而是通过一整颗、一颗大等营销手段为产品增加卖点,噱头感十足。通常这些产品只能带来短期销售,火爆的周期性不会太长,想要让一款流量、猎奇产品拥有长久生命力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力与渠道力,从饮品质量到品牌内核不断升级持续挖掘品牌亮点。

 

优质原料宣称,但优势并不明显

 

奶源无疑是影响酸奶品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奶源赋予酸奶丰富多元的营养成分,例如某品牌宣称旗下酸奶采用乌兰察布草原100%生牛乳,北纬40°黄金奶源带的389种野生牧草赋予奶源天然优势;另一品牌则宣称奶源来自新疆“地域面积广阔、环境无污染、灌溉水源充足”,以此确保牛奶品质。

 

头部乳企也开始着重从源头提升奶源品质,包括牧草种植、饲料加工等方面加强布局更好地实现奶源自建自控,并守护奶源的安全品质,将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实现完整闭合,在各乳企的内卷之下优质奶源已经成为宣传标配。

 

去年某新兴品牌宣布第十座自有牧场正式运营,标志着企业在奶源控制方面又一重要进展,该企业产品线已覆盖纯奶、酸奶、奶粉、冰淇淋等多个品类;另一乳企与上游牧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公司取得优质奶源供应和稳定奶价,满足业务规模扩大和产品升级需求。

 

还有不少品牌开发小众奶、有机奶等差异化奶源,比如某品牌建立了包括荷斯坦奶牛、娟姗牛以及A2型奶牛、A2型娟姗牛、A2型有机奶牛等在内的多元化奶源矩阵,并宣称始终将奶源品质放在关键位置。

 

某品牌一整个水果酸奶系列也在宣称发挥地区优势,使用更浓郁、新鲜的牛奶原料制作酸奶基底,但在现阶段各品牌多样化的奶源优势对比下,单纯的优质奶源宣传所带来的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一整颗果肉保留更考验生产环节

 

想要将一整个水果完整放入酸奶中其实不是件简单的事,目前国内市面上的各种水果酸奶、果粒酸奶大多不会直接用完整水果,而是选择使用果酱或水果冻干,再通过调整产品配方或是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来保证这些水果原料的品质稳定,同时保障食用安全。

 

某日本酸奶在加入一整颗水果时由于水果大小、形状不一,机械化填充容易导致果肉破损,决定采用独特的“手工填充包装”方法,以手工包装完整保留果肉,与工业化量产相比增加了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这种耗时耗力的工艺也成为了产品的关键差异点,手工制作自带“稀缺感”,配合“限量发售”的营销策略,成功刺激消费市场的尝试欲望,当下“限定”产品已经成为众多乳企提升品牌知名度、话题度的常用手段,能够凸显产品特色和优势,在乳制品竞争越发激烈的时期或许能够为品牌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但“限定工艺”也对乳企能力提出多维度考验,比如果肉预处理与完整性保障,水果本身存在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天然特性,清洗、去核、去皮等预处理环节若依赖人工处理需要平衡效率与成本,同时还要确保处理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避免污染风险;此外不同水果的质地差异较大,这要求乳企针对不同品类水果区别处理技术,确保果肉在进入酸奶前保持完整形态。

 

不仅生产加工技术层面,还有果肉与酸奶的融合及稳定性考验,完整果肉加入酸奶后需要考虑风味与口感的协同性,果肉的酸甜度、水分含量需与酸奶基底匹配避免出现风味冲突,同时要保障果肉在酸奶保质期内不软烂、不变味,又对果肉保鲜技术和酸奶防腐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奇产品往往带有溢价

 

形态新颖的产品也带有更多附加值,通常在价格上也会有所提升,例如2020年某品牌推出明星定制款香菜口味酸奶,上线3万提被秒抢,#香菜味酸奶#话题2天累计阅读2.8亿,当时不仅一箱难求还在二手平台上高价热炒,出现了“高价180元收限量定制-香菜酸奶套装”的帖子。

 

再看市场中的常见产品比如某品牌果蔬沙拉酸奶规格为120g,天猫旗舰店十袋券后价格为79,折合一袋是7.9元;另一品牌同样规格为120g的杯装酸奶,12杯券后价格为58.7,折合一杯为4.9元;某品牌有机A2酸奶120g*10杯券后售价为54.9,折合一杯为5.5元。

 

在差异化卖点加持下,新奇产品可能会吸引到一部分人群尝鲜,但从市场整体趋向理性的大环境来看,重复购买的概率可能并不高,产品后续还要面临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挑战。

 

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高价奢侈品”,有数据显示70%的年轻人将性价比视为重要考量因素,还有60.7%关注质价比,希望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有价值的产品体验。

 

当消费市场的“尝鲜感”褪去后,溢价背后的性价比问题会愈发显现,若乳企仅靠新奇概念支撑溢价却未在酸奶品质、口味口感或消费体验上形成长期吸引力很难留住用户,还可能因市场口碑回落陷入困境,在激烈的乳品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能否引入国内市场?

 

“一整个水果酸奶”的新颖形态精准击中了消费市场对新奇体验和新鲜口感的追求,相比传统果粒酸奶,完整水果的加入更能直观传递健康、无添加的产品形象,短期内可凭借差异化特征引发社交传播,快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关注,为品牌带来流量红利。

 

但是若想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产品策略还面临着诸多考验,包括上述提到的复购率维系难题,还需持续创新比如迭代水果品类、优化口感搭配等;还有生产与供应链的压力,新鲜水果成本上涨、品质筛选标准高,不仅要保证大小形状适配包装还有水果易变质等问题,会推高生产成本并增加品控难度,对乳企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和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考虑到长期运营的不确定性,将“一整个水果酸奶”作为限定引流产品是更贴合国内市场现状的选择,可通过“季节限定”“区域限定”的形式推出,例如夏季主打水蜜桃、荔枝款,或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便利店发布,借助限定属性强化稀缺感,降低大规模量产的成本与风险,又能以小范围试水收集消费市场反馈,为后续是否拓展为常规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其引入国内市场虽具备可行性但也需根据乳企自身能力适配策略,中小乳企优先选择限定引流模式以低风险方式试水市场;具备强供应链与研发能力的头部乳企则可在攻克成本与品控难题后,将其纳入长期创新产品矩阵,通过持续迭代与品牌营销逐步培养消费市场的长期购买习惯,在竞争激烈的酸奶市场中占据差异化赛道。

 

行业思考:酸奶行业已经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一整个水果酸奶”出现既是酸奶市场在同质化竞争下的创新尝试,也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共性命题,新奇形态能短期破圈但长期立足仍需回归产品力、供应链与消费需求的平衡。未来乳企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磨技术,精准把控生产难点,并持续挖掘消费市场对产品的深层需求,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推动乳制品品类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信息前沿

“光明健康生活节”启幕!光明乳业携郎平破圈,助力乳企深化健康价值传递

2025-9-29 12:26:19

专栏信息前沿

荣耀高管炮轰vivo抄袭连名字都不改,评论区和网友吵翻了……

2025-9-29 12:26: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