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宠的年轻群体日益增多,外界将宠物行业视为充满爱与温暖的朝阳产业,然而却忽视了繁荣表象下暗流涌动的结构性困境。普通人进入宠物行业的方式首选开店,新手开店往往自认为是那位天选之子,坚信能把宠物店经营得蒸蒸日上。
然而,作为连锁宠服品牌宠呼呼的联合创始人,沐阳在目睹无数满怀热情的入局者黯然退场后,总结了当前宠物店经营中普遍存在的十大核心乱象,每一项都直指行业深层次的痛点。他认为,开宠物店远非与猫狗相伴的童话,更像是一场残酷的商业生存游戏,规则模糊,陷阱遍布,如今的经营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乱象一:小白胆大猛开店
宠物行业的火热景象,吸引了众多毫无经验或仅略知一二的“小白”创业者纷纷涌入。对于普通人而言,进入宠物行业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开设宠物店。他们往往没有多年的行业积淀,仅花费数千元参加宠物美容培训班,取得C级宠物美容证书后便贸然开店。这类创业者对宠物店的经营策略知之甚少,误以为只要开门营业,顾客便会自动上门,却未曾意识到宠物店市场早已饱和。
这些店主对选址逻辑、客群需求、成本构成等关键要素缺乏基本认知,通常仅凭对宠物的喜爱,经过几周速成班的培训获得基础证书,甚至直接雇佣一位美容师,便大胆投入资金租赁店面、购置设备,匆匆开业。结果导致大量新店在有限区域内密集涌现,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新店尚未稳固立足,便已陷入激烈的红海竞争,生存周期因此大幅缩短。
乱象二:门槛低又没壁垒
开设宠物店的门槛较低,且市场壁垒几乎不存在。若要经营一家面积宽敞、装修精致、设备齐全的宠物店,投资大约需30-50万元;然而,开设一家50至100平方米的普通社区宠物店,通常10万元左右便足矣;若进一步节省成本,不进行猫狗分区和干湿分离,仅开设一间约30平方米的小店,最低5-6万元也能起步。核心投入主要集中于直观的装修和基础设备(如美容桌、浴缸、吹水机),对经营者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或独特商业模式几乎无硬性要求。
过去,开设宠物店的投资金额虽有高低差异,但至少店主都具备美容技术作为开店基础。如今,宠物店的入门门槛已大幅降低,店主甚至无需掌握美容技能,只需招聘一名宠物美容师即可开业。当不会宠物美容的人通过招聘美容师也能开店成为常态,行业便彻底沦为简单的复制粘贴模式。新店抄袭老店的服务项目仅需三天,降价促销次日即可上线。消费者在雷同店铺间徘徊,决策依据仅剩地理距离和促销力度。这种无门槛、无壁垒的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在低水平竞争中不断流失活力。
乱象三:老板给店员打工
宠物店的核心收入主要依赖于美容洗护服务,而这些服务的提供者——专业美容师,是门店运营的关键所在。美容师的薪资构成了门店最大的刚性成本之一,尤其在核心商圈或聘请资深美容师的情况下,这一支出占比尤为显著。新店开业第一年,老客户稀少,平台引流的新客户客单价普遍较低。美容师薪资(5000-10000元)、房租(3000-5000元)以及水电耗材(2000-3000元)形成了三重刚性成本,即便是招聘美容师或美容师助理,每月最低的经营成本也在1万元左右。
对于那些不具备美容技能或客源不稳定的店主(尤其是新店店主)而言,辛苦一个月的营业收入,在支付完美容师工资、高昂的店铺租金及水电杂费后,老板自身所能获得的收益往往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老板实际上承担了所有经营风险,却可能沦为仅为支付员工薪资和房租而奔波的“高级打工人”。对于不懂技术的老板来说,处境尤为被动——“门店不能没有美容服务,又不能裁减美容师”,其中的苦楚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切体会。
乱象四:辛苦卑微易受伤
宠物服务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般轻松惬意。店主和美容师不仅要应对宠物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恐惧甚至攻击行为,还需时刻防范被抓伤或咬伤的职业风险。此外,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宠物,更是对宠物怀有深厚情感的“家长”。
客户对服务的期望普遍较高,对细节极为敏感。任何细微的服务瑕疵(无论实际是否存在或是否合理),都可能引发客户的强烈不满,进而演变为线上平台的差评或社交媒体上的“避雷帖”,对门店辛苦积累的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更令人沮丧的是,尽管提供耗时耗力、精雕细琢的高品质服务(如深度SPA、赛事级美容),在激烈的价格战环境下,往往难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合理溢价,导致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衡。
乱象五:乱拳打死老师傅
拳怕少壮,乱拳还会打死老师傅。新店开业往往都会对周边的老店产生影响,行业正面临来自“新势力”的猛烈冲击。一些由年轻创业者、尤其是有一定资金或资源实力人开设的新店,其经营理念和投入方式与传统老店截然不同。他们更愿意投入重金打造网红风格、环境奢华的店铺,采购最新最昂贵的进口设备,并引入宠物摄影、主题派对、咖啡社交等新颖的增值体验服务。
同时,他们极其重视并擅长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本地化营销推广,迅速引爆流量。这种高举高打、注重包装和体验的经营模式,往往能在开业初期迅速吸引大量眼球和高消费意愿的客群。相比之下,那些依赖熟客、经营理念相对保守、资金实力有限的老店,在客源争夺战中显得力不从心,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乱象六:津津乐道卷低价
价格战在各行各业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立竿见影的经营策略,面对激烈且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价格战已成为许多门店最直接有效的“救命稻草”或“获客利器”。越来越多的城市涌现出9.9元洗狗的宠物店,自助洗宠店更是将低价策略作为核心竞争力,迫使传统店铺纷纷效仿,推出“以低价吸引顾客”的自杀式促销活动。
这种“内卷”现象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营造出客流量的虚假繁荣,但实质上是饮鸩止渴,极易引发三大恶果:首先,吸引的往往是价格敏感且忠诚度低的客户群体;其次,迫使门店压缩服务时长和降低物料品质;最后,形成“越忙越亏”的财务困境。这种竞争模式还可能导致服务链条的多重调整,包括服务时长管理面临压力、客群结构发生改变以及经营节奏出现周期性波动。从长远来看,过度依赖价格手段不仅会影响服务品质的稳定性,当整个行业的服务价值持续被拉低时,复苏之路将愈发艰难。
乱象七:数学不好乱定价
做营销的人都知道,体系化的定价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然而许多宠物店主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往往缺乏系统的财务和市场思维。定价常常基于“感觉”、周边同行的价格或简单的成本加成,带有显著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尤其在会员体系、充值优惠等关键促销手段的设计上,混乱现象尤为突出,甚至对毛利率的基本定义都模糊不清,例如进价10元的商品,卖20元,究竟毛利是100%还是50%?
此外,未能清晰理解“充值满赠”(如充1000送100)与“直接折扣”(如会员9折)在现金流、实际折扣率及客户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促销活动不仅未能有效提升客户粘性或利润,反而可能引发门店的隐形亏损。复杂的平台满减、优惠券叠加,更使店主难以厘清真实利润。当不同促销方案并存时,还可能产生政策冲突,叠加电商平台各类优惠活动后,实际收益水平与预期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定价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门店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
乱象八:舍己为人干外卖
更让众多宠物店老板无奈的是,宠物用品外卖的竞争已达到“惨烈”的地步。为了提升销量,从而在平台上获得更高的排名和曝光度,许多低价订单不得不亏本出售。门店寄希望于通过这种“亏本冲量”的策略来换取平台后续的自然流量,但这无异于一场风险极高的赌博,常常导致“订单越多,亏损越大”的荒诞局面。
考虑到平台抽成、店铺推广、活动报名、门店优惠券、门店爆品、满减活动,再加上配送费用,30元以下的订单基本都要亏损。这不禁让人产生一种舍己为人的奉献感。传统宠物店在卖货方面已难以与那些纯宠物用品外卖店竞争。在运营成本和灵活性上,传统宠物店也难以与那些专攻线上、轻资产运营的大型宠物用品外卖店抗衡。开设宠物店不应指望通过宠物用品外卖带来多少额外利润,费时费力的结果可能只是在赔本赚吆喝。
乱象九:单量有限利润低
开宠物店表面上看似利润丰厚,实则缺乏稳定且高收益的主营业务。美容洗护业务虽看似利润惊人,却受制于难以突破的物理产能瓶颈。一个熟练的美容师日均仅能接5单美容或7-10单洗护,门店承接能力有限,且并非每日都能满负荷运转。以普通小狗的美容价格上限120元计算,5单美容收入600元,若每月工作26天,即便满负荷运作,单人产值也不过15600元。扣除8000元薪资、3000元房租及2000元耗材成本,利润几乎为零。
宠物店的商品销售同样惨淡,月销售额达2万元的门店日渐稀少。即便按30%的毛利率计算,毛利仅6000元,再扣除前台导购的人工成本及商品损耗、营销费用,几乎无利可图。若试图通过增加美容师数量来扩大业务规模,则会同步引发场地需求增加、管理复杂度剧增及协调成本显著上升等问题,规模效益难以线性增长,甚至可能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例如,在阴雨天或工作日上午,三个美容位常有两处闲置。增加人手则面临管理成本倍增,而单量有限导致利润低下,形成结构性困境。
乱象十:赚钱业务被瓜分
传统宠物店曾经赖以生存的几大高利润板块,正被日益专业化、垂直化的新兴业态迅速蚕食和瓦解:
活体销售:曾是重要的利润来源。如今,专业活体专卖店凭借更丰富的品种选择、更透明的健康保障体系以及线上直播等生动展示方式,抢占了大部分市场。普通宠物店在活体销售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逐渐失去这块蛋糕。
宠物寄养:节假日寄养曾是稳定且利润可观的收入来源。现在,提供“酒店式”服务的专业寄养中心(配备独立空间、24小时监控、专人互动陪伴、恒温环境等)大量涌现,精准分流了那些追求品质、愿意支付溢价的优质客户。
宠物训练:行为训练需求日益增长,但训犬师多通过社交媒体建立个人品牌影响力,直接对接终端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或基地训练,完全绕过了宠物店这一中间环节。
宠物医疗:这是利润最为丰厚的领域,但受法规严格限制,完全由专业动物医院掌控,宠物店根本无权涉足。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大的“蛋糕”被端走,却无能为力。
这些高附加值、高利润业务的持续流失,迫使传统宠物店只能困守在洗护美容这一低毛利、高竞争且天花板明显的单一战场上艰难求生。
结语:乱象深渊与灰色悬崖
宠呼呼联合创始人沐阳在总结时强调,上述问题仅揭示了行业层面的门店经营乱象,而一些缺乏自律的门店,更采取了不少灰色手段。例如,部分未取得宠物药品资质的宠物店,为追求利益,冒险违规销售疫苗和处方药;那些仅接受几天甚至几周培训的“速成”美容师,未经充分实践便仓促上岗,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美容事故或寄养纠纷时,部分门店推卸责任,甚至玩起失踪……
这些操作层面的灰色乱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在侵蚀整个行业的信誉基础。正因如此,许多宠物家长对宠物店失去信任,一旦发生服务纠纷,他们第一时间会要求门店提供监控画面。信任一旦崩塌,没有哪家门店能够独善其身。
文/诠茂宠商院 ID:quanmaoc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