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京东方和维信诺之后,国内又一家显示屏厂商宣布建设OLED8.6代线。
10月21日,TCL华星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全球首条可实现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295亿元,由TCL华星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建设,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2290mm×2620mm)能力约为2.25万片。
据悉,TCL华星t8项目预计在开工后24个月左右实现量产。初期将聚焦于平板、笔记本及显示器等需求旺盛的中尺寸IT产品,后续逐步将技术拓展至电视、手机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显示应用场景。
毫无疑问,TCL华星此举意在抢占中尺寸OLED这一快速增长的增量市场。
“稳”LCD,“进”OLED
在全球显示产业变局之中,LCD与OLED两条技术路线正经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一方面,LCD市场已步入红海竞争阶段,利润空间持续收窄。据Omdia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量仅为5740万片,创下2019年以来单季度最低水平。在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的双重压力下,LCD行业已全面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价格战趋于常态化,企业盈利面临持续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TCL科技凭借其卓越的运营能力,持续巩固LCD基本盘。
2025年上半年,在大尺寸TV及商显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市占率达24%,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中小尺寸产品方面,显示器、笔电、车载等业务销量全面增长,为TCL科技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
根据TCL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9.3%。半导体显示业务领域,TCL科技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实现营业收入5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74%;
另一方面,以高端化、柔性化为代表的OLED技术正快速渗透。从智能手机、高端电视到折叠屏设备、AR/VR等新兴应用,OLED凭借高对比度、可弯曲等特性,持续拓展高端市场空间。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报告,2025年全球OLED显示器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66万台,同比增长高达86%,占整体显示器市场的渗透率约2%。其中,中国市场有望增长至20%以上。
对TCL科技而言,布局OLED是迈向高附加值市场的关键一步。目前,其武汉t4产线(G6 OLED生产线)销量已实现8.7%的同比增长,为后续技术延伸与产能扩张奠定基础。
总之,LCD是TCL科技当前业绩的基石,而OLED将决定其未来的竞争地位,如何平衡二者,实现平稳过渡,正是对其战略定力和运营能力的真正考验。
TCL科技、京东方、维信诺“抢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正试图在显示面板这一关键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而OLED无疑是这场竞赛中最炙手可热的赛道。
从手机、平板到笔记本电脑,OLED的渗透趋势已不可逆转。根据Omdia数据,预计到2030年,笔记本电脑采用的AM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8%,车载显示器为26%,桌上型显示器为15%。更有数据预测称,未来所有OLED产品的总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
面对这片确定的“蓝海”,中国屏厂三强TCL科技、京东方、维信诺,不约而同地加码OLED产能。而这场关乎未来十年行业格局的竞赛,正考验它们在资金实力、技术路线和产品落地上的综合能力。
一来,OLED是高技术壁垒的产业,更是资本密集的“吞金兽”。一条高世代产线的投资,动辄数百亿,直接决定了TCL科技、京东方、维信诺的入场券和持续参赛的能力。
京东方与成都国资合资的OLED 8.6代线,总投资高达630亿元,意图在中尺寸OLED领域复制其在LCD时代霸主地位的决心;维信诺与合肥国资合作的8.6代线,550亿元的投资同样是不小的数目,体现了其抢占技术升级窗口期、向中高端市场突围的迫切性。
毫无疑问,巨大的资本开支将对各家的财务报表构成持续压力,而TCL华星t8印刷OLED产线,295亿元的投资金额远低于前两者,透露出其在投资上更有压力。
二来,在中尺寸OLED领域,技术路线并未统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也给了不同厂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
京东方主攻Tandem OLED,这是目前参与厂商较多、落地应用较快的主流方向;TCL华星押注印刷OLED,相较于主流的蒸镀工艺,但其核心挑战在于,量产良率能否快速爬升,兑现成本优势;维信诺主导ViP光刻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更极致的窄边框和更稳定的性能。
主流与新兴技术路线之间存在一个“时间窗口”。京东方选择的成熟路线能更快抢占市场,但可能面临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TCL和维信诺的差异化路线若成功,将建立强大的护城河,但必须与时间赛跑,在主流技术成本进一步下探前,完成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
三来,所有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都要通过产品在市场上见真章,TCL科技、京东方、维信诺均已亮出各自的产品矩阵。
在2025年国际显示周上,TCL华星展出了印刷OLED全家桶产品矩阵,覆盖从6.5吋手机到65吋8K电视等全系列全形态显示产品;京东方展出全球首发的OLED智慧驾舱、搭载TADF+Tandem+COE技术的OLED智能终端显示解决方案等多款OLED产品;维信诺则带来用于手表、手机以及笔电的ViP AMOLED“全家桶”。
毫无疑问,中国显示产业的OLED竞赛已进入关键阶段。TCL华星能否在资金压力、技术路线和产品转化上实现平衡,并在与京东方、维信诺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仍需时间与市场的双重验证。
奔向下一个黄金十年
2025年,中国显示器件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的关键节点。OLED、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加速渗透,车载显示、AR/VR等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推动产业竞争迈向以技术和生态为核心的新高地,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已达1088.72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1505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此外,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到2025年,中国VR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63.3亿元,AR市场规模将达到1314.4亿元。
车载显示、AR/VR 等新兴场景对显示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显示屏厂商需构建一个从基础支撑到最终转化的完整能力链条。
一是,稳健的现金流基础,为长周期技术投入提供持续支撑;二是,在车载显示、AR/VR等新兴市场的前瞻布局与客户卡位;三是,强大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有效转化。
不过,从竞争格局看,中国显示面板行业更可能形成“双雄并立”或“一超多强”的态势。
京东方仍是最具综合实力的竞争者,凭借其全面的技术布局、规模效应及深厚的客户基础,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巨额投资高效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增长。
TCL科技走差异化技术路线,其未来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刷OLED的产业化进程。若成功突破,则有望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但同时也需承担技术路线与市场时机的不确定性风险。
维信诺等厂商则更可能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
综上所述,显示产业的竞争维度已显著升维,从规模与成本进阶为技术、生态与战略的复合型较量。下一阶段的领跑者,不一定是体量最大者,但一定是能在正确技术路线上持续落地、并与下游共创价值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