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盛鑫鸿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金融赋能田湾核电,助力中国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稳定的基荷能源,正成为推动 “双碳” 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不仅是我国 “十一五” 至 “十四五” 期间重点布局的核电基地,更是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深度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 规划建设的 8 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超 1500 亿元,其中 7、8 号机组采用俄罗斯 VVER-1200 三代核电技术,单机容量达 127.4 万千瓦,其安全性与经济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堪称国家能源战略的 “重要支点”。

而在这一国家级工程的推进过程中,资金保障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课题。核电项目的特殊性显而易见: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仅 7、8 号机组建设就需近 7 年)、技术复杂度高,常规融资模式难以匹配其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盛鑫鸿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盛鑫鸿利”)凭借多年在能源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积累,深度参与了田湾核电 7、8 号机组的资金筹措工作,创新性构建起 “全周期、多维度、国际化” 的融资解决方案,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了金融基石。

分阶段、差异化:量身定制的融资策略

核电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差异显著,若采用 “一刀切” 的融资模式,要么会造成资金闲置,要么可能出现资金断档。盛鑫鸿利团队深入调研项目进度后,为 7、8 号机组设计了分阶段精准融资策略,让每一笔资金都用在 “刀刃上”。

在 2020-2021 年的前期准备阶段,项目核心需求是 “稳定、长期的启动资金”—— 此时工程尚未进入大规模建设,但土地平整、设计规划、设备预采购等工作已需大量资金,且回收周期长。针对这一特点,盛鑫鸿利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项目争取到 80 亿元专项前期贷款,不仅期限长达 20 年,利率还较基准下浮 10%,大幅降低了前期资金成本。同时,为夯实项目资本实力,盛鑫鸿利还推动中核集团、江苏省国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共同出资 60 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既满足了监管对核电项目资本金的要求,也为后续融资奠定了信用基础。

进入 2022-2026 年的主体建设阶段,项目资金需求迎来 “峰值”,仅设备采购、土建施工等环节就需数百亿元资金,且对资金灵活性要求更高。盛鑫鸿利此时创新采用 “银团贷款 + 绿色债券 + 融资租赁” 的组合模式:一方面牵头组建由 18 家金融机构参与的银团,整合各方资金优势,一次性提供 300 亿元建设资金,解决大规模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发行 100 亿元绿色债券,资金专项用于环保设施和安全系统建设,既契合核电的清洁能源属性,也吸引了注重绿色投资的社会资本;此外,针对核电关键设备采购金额大、占用资金久的问题,通过设备融资租赁方式盘活 50 亿元资金,让项目无需一次性付清设备款,有效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

而到了 2026-2027 年的调试运行阶段,项目即将进入 “投产倒计时”,此时的融资需求从 “筹措资金” 转向 “盘活资产”。盛鑫鸿利设计了 “过渡性融资 + 收益权证券化” 方案:先通过过渡性融资解决调试期间的零星资金需求,再发行 50 亿元基础设施公募 REITs,将项目未来的稳定收益权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产品,提前盘活未来现金流,不仅改善了项目现金流结构,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参与核电项目的渠道。

跨境协同:破解中俄合作的金融难题

作为中俄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田湾核电 7、8 号机组的融资工作还面临跨境资金结算、国际风险共担等特殊挑战。盛鑫鸿利团队从 “降低风险、深化合作” 出发,推出了一系列跨境金融创新举措。

首先是汇率风险的规避。由于项目涉及大量中俄设备采购、技术合作款项,传统以美元结算的方式易受汇率波动影响,可能增加项目成本。盛鑫鸿利为此建立了双币种资金池,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结算 60% 的合同款项,既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又能通过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规避汇率风险,同时还推动了人民币在能源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契合国家金融开放战略。

其次是国际金融资源的整合。为让中俄双方共同参与项目、分担风险,盛鑫鸿利主动引入俄罗斯外贸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构建 “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的合作机制 —— 俄方金融机构不仅参与部分银团贷款,还为俄罗斯设备供应商提供配套融资支持,让中俄双方从 “技术合作” 延伸到 “金融协同”,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关系。

更具创新性的是 “技术转让 + 融资支持” 的捆绑模式。考虑到 VVER-1200 技术的先进性,项目涉及部分技术许可费用,盛鑫鸿利建议将其中一部分技术许可费转化为项目股权,让俄方技术提供方成为项目股东。这一做法不仅减轻了项目前期的现金支付压力,还让俄方更有动力参与项目技术保障,实现了 “技术” 与 “资本” 的深度绑定。

风控先行:为核电安全筑牢金融屏障

核电的核心是 “安全”,这一原则在盛鑫鸿利的融资方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针对 VVER-1200 技术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风险,以及核电项目对安全投入的高要求,盛鑫鸿利构建了一套专业的风控体系。

在技术风险应对上,盛鑫鸿利首先推动设立 15 亿元 “技术风险准备金”,由项目公司、设备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 —— 这笔资金专门用于应对技术调试中的突发问题,比如设备性能不达标、技术参数调整等,形成了多方共担风险的机制。其次,引入慕尼黑再保险等国际知名保险机构,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提供技术性能保险,一旦设备出现技术故障,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损失,进一步降低项目风险。此外,还创新性开发 “技术迭代期权”,在融资方案中预留技术升级资金通道,若未来出现更先进的核电技术,项目可通过该通道快速获得资金支持,确保技术领先性。

在安全投入保障上,盛鑫鸿利专门设计了 50 亿元 “核安全专项信贷”,利率优惠至 3.85%,且资金用途严格限定在三重安全屏障系统、应急冷却装置、数字化控制系统等核心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确保安全投入不打折扣。更关键的是,建立 “安全投入优先偿付” 机制 —— 在项目资金使用序列中,安全设施的建设资金始终排在首位,即使面临资金紧张,也能优先保障安全投入,真正做到 “安全第一”。

绿色金融:让核电与生态共赢

作为清洁能源项目,田湾核电本身就具备鲜明的 “绿色属性”,盛鑫鸿利在融资过程中进一步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程,通过绿色金融工具推动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在环境友好型融资设计上,盛鑫鸿利发行了 80 亿元绿色债券,资金专项用于三大环保领域:一是海水淡化系统建设,既满足核电生产用水需求,又避免占用当地淡水资源;二是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确保核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得到安全处置;三是周边生态修复工程,用于核电站周边海域、陆地的生态保护,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建立 “环境效益挂钩” 机制 —— 将部分融资成本与项目的环保绩效指标(如海水淡化水回收率、放射性废物处理达标率)挂钩,若环保指标达标,可进一步降低融资利率,激励项目方重视环保投入。

在碳金融创新上,盛鑫鸿利开发了 “核电碳减排收益权” 产品。根据测算,田湾核电 7、8 号机组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00 万吨,按当前碳市场价格估算,每年可产生碳收益约 2.4 亿元。这一产品将核电的碳减排效益转化为可量化的金融资产,既提升了项目的综合收益,也为碳市场提供了优质的减排项目。此外,还创新 “绿电 + 碳汇” 组合金融工具,将核电生产的绿色电力与碳减排收益打包,吸引对绿色资产有需求的投资者,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

多维效益凸显:核电项目的价值释放

在盛鑫鸿利的金融支持下,田湾核电 7、8 号机组的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从能源、经济、社会到战略层面,都将为我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能源效益方面,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 200 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 2000 万人口(约等于江苏省总人口的 1/4)一年的用电量,能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的电力供需压力,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时段,核电的稳定供电特性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同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 6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600 万吨,相当于种植近 5.5 亿棵树的固碳效果,对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推动 “双碳” 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期就能拉动地方 GDP 增长超 500 亿元 —— 仅土建施工、设备运输、人员住宿等环节,就为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带来大量经济活动;投产后运营期年产值约 80 亿元,每年可为地方创造利税 20 亿元,成为地方经济的 “稳定增长点”。

社会效益方面,建设期可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 1 万余个,涵盖土建工程师、设备安装技师、技术顾问等多个领域,不仅带动当地就业,还能培养一批核电专业人才;同时,项目还将带动当地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发展 —— 比如核电设备的本地化配套会推动周边机械厂转型升级,项目运营所需的物流、运维服务也会催生相关服务业态,形成 “核电 +” 的产业集群。

战略效益方面,VVER-1200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后续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积累经验;而中俄在项目中的深度合作,也将深化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信,为未来更多国际能源合作奠定基础。

盛鑫鸿利的价值:不止于融资,更是战略伙伴

田湾核电项目的推进,不仅是一次金融服务的实践,更展现了盛鑫鸿利作为 “能源金融服务商” 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四个维度:

其一,重大工程融资规划能力。盛鑫鸿利并非简单提供资金,而是基于项目全周期设计方案 —— 比如创新的 “现金流瀑布模型”,能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资金需求节奏、未来收益预期,精准匹配不同来源、不同期限的资金,避免资金错配;同时构建 “建设期 + 运营期” 的全周期融资体系,让项目在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资金保障,解决了长期以来重大工程 “融资难、融资贵” 的问题。

其二,复杂风险管控能力。面对核电项目的技术、安全、市场等多重风险,盛鑫鸿利建立了多维度风险对冲体系 —— 从技术风险准备金到国际保险,从安全专项信贷到优先偿付机制,每一项措施都针对性解决一类风险;同时开发 “核电项目风险量化评估矩阵”,将抽象的风险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让风险管控更精准、更可控。

其三,政策工具运用能力。盛鑫鸿利深度理解国家绿色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政策导向,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优势 —— 比如利用绿色债券政策降低融资成本,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开发碳金融产品,让项目既符合国家战略,又能享受政策优惠,实现 “政策 + 市场” 的双重驱动。

其四,资源整合能力。盛鑫鸿利搭建了 “政银企研” 协同平台,将政府部门(能源局、发改委)、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企业(中核集团、俄方企业)、科研机构(核电技术研究院)整合到一起,形成多方协作的生态;同时建立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网络,为项目引入国际资源,让融资方案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从田湾核电 7、8 号机组的推进中,我们能清晰看到金融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力量 —— 金融不再是简单的 “资金供给者”,而是成为推动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赋能者”。作为这场融合的关键参与者,盛鑫鸿利的实践为核电金融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盛鑫鸿利还将持续深耕核电金融领域,以更专业、更创新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 “双碳” 目标、建设核电强国注入更多金融力量。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信息前沿

中国Robovan腾飞,无人配送黄金时代已至

2025-11-4 16:34:39

信息前沿

价格倒挂,片仔癀的“提价策略”失效了?

2025-11-4 20:32: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