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 ofo的“90天战争”要结束了?

本文来自连线家,要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同行业巨头之间的合并case,比如优酷和土豆、58同城和赶集网、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合并更健康,减少竞争消耗,从“烧钱”走向盈利。现在,这一幕很有可能在共享单车领域再次上演。

要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同行业巨头之间的合并case,比如优酷和土豆、58同城和赶集网、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合并更健康,减少竞争消耗,从“烧钱”走向盈利。现在,这一幕很有可能在共享单车领域再次上演。

这个国庆爆出猛料,称摩拜与ofo投资人正谈判推动二者合并,这个消息可以称得上意料中的意外。虽然就在不久前,ofo投资人朱啸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ofo和摩拜目前没有可能合并,双方认知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再联想到此前,朱啸虎和马化腾在朋友圈激辩“ofo和摩拜谁是一哥”事件,ofo和摩拜似乎从来都处于短兵相接的状态。朱啸虎投资ofo时曾底气十足地表示“90天结束战争”,“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10辆,成本低是王道。”

现在,“闪电战”正在打成“持久战”。而且,朱啸虎的话锋也变了,在他看来,摩拜和ofo占据整个共享单车市场95%的份额,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从此前的合并案来看,合并通常都发生在野蛮博弈阶段的尾声,当试图用规模化攻势碾压对手失败之后,玩家们尤其是投资方会快速转变思路,化敌为友,这种商业思维促成了此前几桩头条级的产业合并。

但是,ofo和摩拜这两个主角似乎从来就不愿意承认这点。ofo创始人戴威今年6月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ofo年底将实现国内盈利,2018年会实现海内外全面盈利。届时,ofo将真正进入正轨,不再靠砸钱过日子。而摩拜当家人胡玮炜谈到合并也不示弱,她表示摩拜有非常重的资产,必须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考虑并购。

如果,ofo和摩拜都能好好地赚钱,还真的没有合并的必要,但现在的问题不就是赚钱还很难嘛。

别忘了还有政策面。摆在共享单车面前最难的一道坎就是监管,过量投放、无序管理始终是悬在共享单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南京……一张张城市禁投令接踵而至。在业界看来,这正是推动共享单车合并的潜在力量,加速行业洗牌的速度,大多数平台“快速、大规模占领市场”的策略在禁令之下已然行不通。

如今的战局和当年的专车大战如出一辙,当年滴滴、快的把持着国内共享出行市场90%左右的份额,Uber、易到、神州等则分食剩下的一成。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尽管滴滴、快的对合并事宜三缄其口,但为了在最快时间内结束移动出行大战以及停止烧钱补贴,在投资方的推动下,最终完成了合并。

对于资本来说,推动ofo与摩拜合并的好处显而易见:快速止损、共同做大估值、早日获得退出和套现机会。对于ofo和摩拜来说,如果双方合并,也可以减少相互竞争带来的各种消耗,提高市场议价能力,摸索新的盈利模式。

现在唯一疑问只剩下:ofo和摩拜谁将主导这次潜在的合并?根据此前的合并案例,都是“大鱼吃小鱼”,滴滴与快的合并,快的创始人彻底退出并消失在大众视野;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王兴团队占据主导地位,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黯然退出。如果ofo与摩拜合并,戴威和胡玮炜中难道也有一人将会出局?

禁投令的发布让共享单车从粗放的增量市场向精细化运营的存量竞争阶段过渡。已投放的单车并不受“禁投令”的影响,摩拜和ofo前期的市场投放量都是数一数二的,两者合并后精耕细作的空间仍然很大。

说白了,对于用户来说,“合不合”“何时合”“谁是老大”等都不是问题,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体验好不好,要用车的时候能不能找到车、车子好不好骑、押金退还速度快不快、谁的优惠力度更大等。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