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连线家,用户的消费反馈是形成这一闭环的关键,并且对于其他用户的成交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激发用户内容输出,不仅是用户主动参与消费过程的需要,也是电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用户愿意主动分享你的时候,恭喜你,你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周二下班后,笔者在路过华尔街英语的时候,遇到了销售的拦截。
由于一直在自学英语,也有意向明年报课提高提高,所以笔者就进入了解一下。
接待我的黄小姐非常nice,在详细了解了笔者的英语学习情况之后,给出了专业中肯的意见:
- 学习需要的不仅是输入,输出更加重要
- 单纯的背单词效果有限,要结合听力和口语才会提高的更快。
有时个人的思维盲区,确实需要旁观者的点醒
实话实说,笔者学英语的方法是笨了点,黄小姐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由学习延伸到商业运作,关于内容的输入输出,这几天想了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部分。
- 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只有30%以下
- 主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最高可达90%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 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基本都属于知识的输入
- 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则更多是在做知识的输出
其中教授作为一种最有效的主动学习方式,其学习留存率是听讲的18倍,差距可谓惊人。
反观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笔者承认它依然停留在背诵单词和简单的句子重复上。这种典型的被动学习方法,也难怪英语的提高有效。
从留存率的角度考虑,强化阅读、听力、口语对于笔者来说,应该是更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为什么主动学习会比被动学习更加高效。笔者认为用体验分类理论就很容易解释这一点
- 娱乐型:用户由于被吸引而被动参与,比如我们喜欢的影视综艺节目
- 教育型:用户由于被吸引而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典型
- 逃避型:用户主动参与到某件事情中无法自拔,比如深度游戏痴迷者
- 审美型:用户被动参与着迷于某件事情,比如狂热的世界杯球迷
我们将学习留存图中的学习方式填入体验分类中,会惊讶的发展:
随着学习主动性的不断增加,我们从娱乐型(听讲、阅读)过渡到教育区(视听、演示)直至进入逃避区(讨论、实践、教授)。
即便是根据常识也能明白, 当一个人疯狂热爱一件事情的,他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将学习与商业进行类比:
- 被动学习=用户被动接受促销信息
- 主动学习=用户主动输出消费感受
- 内容输入:当商家激发用户需求的时候,用户处于内容输入的阶段
- 内容输出:当用户消费后发出反馈的时候,用户处于内容输出阶段
互联网让我们的消费反馈更加容易影响到身边的人,因此电子商务更加注重用户的消费反馈。
- 比如淘宝商家千方百计求一个购物好评
- 比如商家鼓励顾客做自媒体的分享评价
这就是所有品牌玩命运营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的根本性原因。
因为用户简单几句消费内容输出,对于其他用户而言,比得上品牌方的自吹自擂半天。
参照参与反馈回路,现在电商的主要问题在于:
电商平台依赖于对用户的内容输出,通过促销刺激用户的消费动机,最大可能的提升销售额。
虽然电商平台都留有用户内容输出的端口,比如购物评价、比如内容测评、比如直播。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除了直播由于可以提升销售额而备受重视之外,其他的用户内容输出端口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竭。
分析各大电商平台,笔者认为小红书在用户内容输出方面最为优秀。
正如笔者在《小红书封杀社区KOL的背后》中谈到的那样:
- 由于运营的分离,小红书用户的消费与内容输出之间是断裂的。
- 用户的内容输出无法反补到小红书的电商流量,而电商也没有办法从巨大的社区内容流量中获益。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小红书,想必也是看中了它的用户内容输出能力,可以弥补淘宝的短板。
由于市场商品内容输出的短缺,预计运营电商的自媒体大户们将会成为下一轮电商平台投资的热点。比如一条(已被京东战略投资)、日食记(已运营自有品牌)等
从参与反馈回路分析:
用户的消费反馈是形成这一闭环的关键,并且对于其他用户的成交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激发用户内容输出,不仅是用户主动参与消费过程的需要,也是电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用户愿意主动分享你的时候,恭喜你,你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