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颜值并存,巴西莓正成为茶饮品牌新晋“社交利器”

新茶饮近两年发展势头强劲,竞争饱和度越来越高,各个品牌的比拼从产品、包装延伸到价格、扩张速度等,而今年上市似乎是行业的主旋律,截至现在已经有6家头部企业成功上市,但作为门槛并不高的行业产品比拼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夏季到来后莓果类饮品在市场中频繁出现,但几乎都是围绕常见的草莓、蓝莓等水果,要想做出差异化就需要挖掘新的莓果类并应用到产品中。

 

巴西莓这个新元素或许有成为爆款的潜力,其作为超级食物功能价值突出,既符合当下市场对功能化升级的需求又能借助超级食物热度获得更高流量。从现在陆续上新的产品看其与多种水果都有较高适配度,也就意味着可拓展性较强,而且颜色具有较高辨识度,为打造情绪和社交价值奠定了基础。但想要长远可持续发展品牌还需在供应链、市场认知、价格等方面下功夫。

 

巴西莓成差异化新选择

 

《茶饮市场第一季度调研报告》以市面上较具代表性的10个品牌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茶饮共计使用约40种元素,其中水果主要以莓果和柑果为主,比如古茗推出了黑桑葚+草莓为主的黑桑莓莓、茶百道推出了由桑葚、蓝莓、草莓制成的三重莓果等。但主要是以草莓、蓝莓、树莓、黑莓、桑葚等常见莓果为主,品牌想要做出差异化需要挖掘新成分。

 

今年巴西莓这一成分在新茶饮市场热度颇高,现在已经有不少品牌推出了相关产品,比如树夏的巴西莓桑葚酸奶、奈雪的茶不加糖·奈雪巴西莓莓莓、茉酸奶的莓果BOOM等等;而且市场中还出现了巴西莓专门店,比如位于上海静安区茂名北路的Acai Bowls阿萨伊主要售卖巴西莓饮品、巴西莓酸奶碗等。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巴西莓的讨论度也不断上升,似乎都在说明这一元素的发展潜力。

 

据了解巴西莓被誉为“超级食物、紫色黄金”,而近两年超级食物在新茶饮市场中可谓是风头无两,从去年下半年某品牌推出以羽衣甘蓝+奇亚籽+苹果的搭配组合的羽衣纤体瓶后,便不断有品牌推出以超级食物为原料的产品,比如该品牌后续推出去火纤体瓶、去油纤体瓶红菜头美颜瓶等一系列产品,某品牌打出旗号超级蔬食系列推出了清体小麦草、维C速燃甜椒等,茶救星球推出的救火苦瓜鲜蔬瓶等等。

 

这些产品也都取得了不错成绩,比如某品牌相关系列产品上市以来销量一路走高,截至去年年底累计销量突破3700万杯;某品牌轻体果蔬瓶仅用10天销量突破500万杯,迅速占据全国门店销量榜首;某品牌产品自上市以来在超5000家门店登顶销量榜。现如今似乎正处在产品推新的尴尬局面,虽然相关产品不断涌现但成分似乎没有实质性创新,巴西莓的出现既补充了市场空白又能借助热度实现快速推广。

 

风味特征不突出反而提升适配度

 

据了解巴西莓味道较独特,主调是清淡的莓果香,甜度较低、口感微涩、酸度柔和并带有淡淡的坚果风味,但整体的酸甜涩苦都较淡,也就是说风味特征并不突出,这反而增加了其复配的广度。无论是与酸奶、牛奶等乳制品搭配还是与柠檬水、乌龙茶、咖啡、椰子水、气泡水等常见基底混合,亦或是与果蔬茶做复配都可以,可创新空间较大的特点也是其成为爆款的优势之一。

 

巴西莓适合应用于果汁类产品中,巴西莓与蓝莓、葡萄、苹果、石榴等果汁搭配时不仅能够增强整体风味的深度与层次感,还能在不额外添加糖分的情况下改善饮品的口感结构,目前市场中有相关果汁饮品,新茶饮品牌可以借鉴这一思路推出与不同果汁复配的产品,打造巴西莓果汁系列。

 

冰淇淋、雪葩食品也适合使用巴西莓为原料,据悉在低温环境下巴西莓的果香更加凝练、醇厚,能够带来清爽而不腻的独特口感,与其他水果原料或天然甜味剂搭配使用时还能提升整体风味的复杂度与记忆点。品牌可以通过差异化冰淇淋产品吸引市场目光,提升热度从而带动其他品类的销售,尤其是进入盛夏冰淇淋的潜力也不容忽视,蜜雪冰城近日就推出了巴西莓雪葩、巴西莓雪葩小圣代、巴西莓雪葩酸奶冰等等。

 

在冷泡茶、水果茶等品类中巴西莓能够与多种水果风味协同作用,丰富茶底的层次感,与蜂蜜、柠檬、椰奶等辅料搭配使用也不违和,整体来看巴西莓或将为新茶饮带来更多元化的创意可能。后续品牌可以通过基底创新、口感升级等打破传统茶饮边界来抢占更多场景,实现品牌市场份额的扩展;还可以构建果汁、茶饮、冰淇淋的产品矩阵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竞争优势。

 

精准踩中功能化升级节点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发展迅速,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127亿元较上年增长20.97%,并预测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689亿元,发展至今行业已经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产品特点也从高糖高热量转向健康营养。从推出代糖选项、公布卡路里到原料升级、去咖啡因,新茶饮在健康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当下消费者对茶饮的需求早已经从单纯的好喝解渴过渡到了健康和场景适配,对功能性新茶饮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霸王茶姬的咖啡因分级、喜茶的低 GI 技术还是奈雪的益生菌添加都赋予了产品一定功能,想要拿捏消费者对体重管理、肠道健康、提升专注力等细分领域的需求。

 

巴西莓正好踩中了当下新茶饮市场功能性升级的节点,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一份对326种食物抗氧化值(ORAC)研究显示,巴西莓总ORAC值达102700是蓝莓的10倍,在“水果及果汁”类别中排名第一。在营养成分上含有维生素C、磷、钙、铁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健康化特点明显。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每三名消费者中就有一人更倾向于掌控自己的健康状况,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是体重管理、心脏健康和健康老龄化问题,购买频繁的是对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和提升能量有益的产品。虽然品牌可以向消费者传达巴西莓的健康益处,但在产品宣传时不能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巴西莓的功效并不等于巴西莓饮品的功效。

 

颜色搭配提升视觉冲击力

 

成熟的巴西莓呈现出高饱和度深紫色,无论是新茶饮还是冰淇淋都有较高的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社交平台中对某品牌产品的评价有“紫色渐变分层,美得像艺术品”,这正好与当下的“多巴胺饮品、Ins风”相契合,而且产品可以表现出渐变分层、星空纹理等多种形态,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得益于高颜值,产品还能够适配打卡拍照的需求,品牌在社交平台中的宣传文案中也有“ins风颜值,随手拍赞爆”,当消费者将相关饮品拍照发布到社交平台中,可能会吸引一大波人的关注并突显自身个性,在社交网络的传播下巴西莓相关产品也得以广泛曝光,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型社交货币”。

 

现在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对年轻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越来越深,据《2025中国年轻消费者情绪价值报告》显示,78%的年轻人愿意为“缓解焦虑”的服务付费,这表明年轻人对情绪舒缓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也反映出情绪价值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品牌推出相关产品后或许会有不少人因其能够带来情绪满足而购买。

 

若想以高颜值带动产品销量就需要相关品牌深挖巴西莓饮品的情绪和社交价值,其实新茶饮在生活工作中早就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交属性,无论是朋友之间的情感连接还是职场的社交方式,新茶饮都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某品牌从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出发,用强互动、强社交特性的口令营销活动建立与年轻人的情感连接。

 

未来品牌也可以借鉴经验,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创新性营销内容打造品牌IP联动营销完善营销矩阵,还可以设计品牌周边产品丰富消费者的娱乐体验;鼓励消费者利用照片、短视频等社交媒体进行网络口碑传播,无形中扩大产品声量。

 

供应链是个问题

 

尽管巴西莓潜力较大但也有一定的发展阻碍,产品成为爆款也就意味着销量暴涨,而供应链的稳定则是支撑,但巴西莓供应链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巴西莓主要种植在亚马逊雨林地区,巴西是全球较大的巴西莓生产国,约生产全球85%以上的巴西莓,国内的巴西莓原料依赖进口,但从原产地到品牌手中需要经过多到流程,这其中的风险也就更高。

 

在种植上由于其收获季节性强,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极端天气减产就会导致国内新茶饮品牌原料不足;大部分巴西莓目前仍依赖于加工厂对传统农户的采收和收集,规模化种植园可谓“屈指可数”,在采集效率上也会更更低;由于新鲜采摘的巴西莓在炎热的环境中不耐储存,现场完成采摘的鲜果必须在当天进行下一步工序;而且巴西莓的果实不易储存运输,所以在原产地之外很难见到巴西莓鲜果,现在市面上的巴西莓原料多以冻干粉原料与低温果浆等形式出现。

 

即便这样也需要品牌选好供应商,尽量降低从种植到加工全流程的风险,保障原料的稳定。前段时间爆火的超级食物茶饮就在原料供应上栽了跟头,随着越来越多品牌推出以羽衣甘蓝为原料的产品,其价格也从2023年同期的0.8元每斤飙升到3.5元每斤,并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品牌甚至深入产地与农户直接接洽锁定货源。

 

目前安第优谷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巴西莓全产业链产品的供应商,产品覆盖冷冻巴西莓原浆/果泥、巴西莓粉、巴西莓果汁、浓缩汁、巴西莓雪葩等,其主要和Acai Amazonas这个巴西较大的巴西莓种植园合作,该种植园独有的第四代新干燥工艺能够大大提升巴西莓粉的产量;而且做到了原料品质可控稳定、标准清晰,并通过科学管理可做到基地一年四季鲜果稳定收成,无需通过在丰收季大规模冷冻储存原料,保证原料新鲜。

 

市场认知有待提高

 

近两年在饮品健康升级的趋势下越来越多品牌打出超级食物概念,但巴西莓在国内仍属于小众原料,市场认知度并不高,而且消费群体较为局限,某品牌代表人表示“现阶段的客户中,75%为年轻女性,以精致白领、瑜伽爱好者、健身人群为主”,未来品牌在市场推广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资源、资金,难度也会增加。

 

在市场教育过程中还是要明确其核心卖点——健康,强调巴西莓的“超级食物”标签,突出其富含花青素、高纤维、低糖、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吸引更多关注健康、美容、健身的人群;还可以通过普及巴西莓的口感特点、食用方式等来提升市场认知,吸引更多消费者尝试。

 

宣传方式也很重要,不能一味的靠向消费者输出来进行市场教育,还需要以他们更能接受进去的形式潜移默化的进行宣传。在强调健康时可以邀请营养师科普巴西莓的益处或引用权威机构认证进行科学背书提升信任度,在口味宣传上可以通过体验式营销的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增强消费者认知。

 

合理利用文化赋能或许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助力产品扩展,巴西莓在国外名为acai,这个名字背后还有着传说,因此还被赋予了“眼泪的果实”的别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恩赐,品牌可以将此作为宣传重点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还可以讲述产地故事增强产品信任感。

 

品牌还可以借势社交媒体提高巴西莓的认知,通过聚焦小红书、抖音、微博、B站等年轻用户聚集的平台,与减肥、健身、探店博主合作,实现矩阵式营销,发起如#巴西莓花式吃法#挑战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提升市场认知的同时助力产品传播。

 

应用成本偏高

 

现阶段巴西莓的应用成本很高,新鲜原浆每公斤的采购价在80元以上,成本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自然偏高,在行业整体价格下降及消费降级的趋势下能否被大众所接受还有待市场考验。某品牌产品使用黑桑葚、巴西莓、菠萝多种元素与酸奶搭配,中杯售价22元;某品牌产品大杯售价23元,这个价位段放到现在的新茶饮市场中算是较高的。

 

尤其是在经历价格战后,从2022年开始某高端品牌就宣布降价,覆盖了全品类绝大多数产品并承诺不二次涨价,将价格调整至30元以下,其他新茶饮品牌也纷纷进行价格下调,原本定位在高端市场的新茶饮品牌,在近年纷纷转向覆盖更下沉的消费人群,现在头部品牌的主力价格带都在10—25元。

 

伴随着价格战愈发激烈,不少头部品牌通过推出超低价产品+频繁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有的品牌在抖音平台团购甚至1.9元就能买到,2024年中国奶茶行业的平均折扣率较2023年提高了近10%。受此影响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越来越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05%的消费者经常购买价格高于25元的产品,这也就要求品牌平衡好价格和价值。

 

出于成本和利润考虑,品牌或许在价格上并没有很大的压缩空间,将巴西莓产品作为活动限定、季节限定产品可能更合适,既能顺应健康风潮又能降低风险。不如注重打造价值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对于品牌而言可以借助巴西莓塑造高端、高品质的品牌形象,营造其稀缺性与价值感挖掘其在高端市场、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

 

行业思考:新茶饮市场目前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从各品牌动向能够看出竞争重点逐渐从价格转向价值,未来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今年夏天莓果类饮品推新较多,巴西莓这一成分逐渐冒头未来似乎有成为爆款的潜质。巴西莓本身属于超级食物,正好可以借助超级食物在新茶饮市场的热度进行宣传推广;其果味较清淡可以和众多成分进行复配可以为品牌提供较广阔的创新空间;高饱和度紫色为产品增添了滤镜,利于产品传播,但成本偏高、供应链不稳定也是限制因素,未来巴西莓能否掀起潮流还是个未知数。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信息前沿

利润从何而来?网商银行的合规考题与AI新途

2025-10-20 12:26:00

信息前沿

vivo人文影像馆武汉开幕,以影像文化连接科技与生活

2025-10-20 15:08: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