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国内饮料市场正经历从“解渴需求”向“健康价值”变革,从早期的以含糖饮料为主到如今以低糖、无糖类及各类更具健康卖点的饮料为主,一些品牌甚至凭借较广泛的品类布局这两年大放异彩,销售业绩也快速提升。
以原料为卖点的植物基饮料正借助咖啡、新茶饮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市场选择,逐渐从小透明跃升为重要品类,液体沙拉和以原液为卖点的饮料热度不断上涨,而养生水这类自带药食同源光环的饮料也持续吸引品牌入局市场不断扩大。
在以功能为卖点的产品中,维生素饮料、电解质水推新频率颇高,还有不少品牌跨界布局,足以见得这些品类的发展潜力,但随着竞争加剧,品牌需要寻求更具差异化的卖点,从市场动向来看,柠檬液、精准功能型饮料有望成为新一轮的竞争重点。
市场集中度不高,仍有拓展空间
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健康饮料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1.6%,随着市场对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一赛道预计在2025年继续上行。轻上作为新锐饮料品牌仅仅用几年时间就排在抖音饮料类目销售额前列,就是因为押中了健康风口,其品类主要包括西梅饮品、椰乳饮品、蔬果汁饮品、谷物饮品等,正好与市场热度较高的饮料品类相契合。
其中,椰乳、燕麦奶、杏仁奶这类植物基饮品在成分党与功效党的双重驱动下正从边缘品类跃升为主流选择,有数据显示2020-2024年植物基饮品年复合增长率达18.2%,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除了数据能够看出植物基饮料的发展势头外,从其它多个方面也能看出发展潜力。站在消费角度分析,由于市场中具备健康卖点的食品饮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女性消费者对“控糖减脂”的关注度提升35%,健身人群对高蛋白饮品的需求增长超50%,这为植物基饮料的发展奠定了消费基础;发展过程中其与多类饮品适配度较高的特性也让品类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吸引了更多消费群体关注,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升级趋势。
站在市场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植物基饮料行业头部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占据约45%的市场份额,而且我国植物基饮料的市场规模及增速相比于国外市场展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还有一定差距,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发展空间及品牌突围机会较大。
同时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级也是品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支持植物基食品发展,叠加环保政策对低碳生产倾斜,这对植物基饮料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在技术层面随着超高压灭菌、酶解工艺等技术成熟,传统植物基饮料的口味口感等技术痛点得到解决,未来植物基饮料赛道有望继续升温。
维B缺乏给维生素饮料带来机会?
2025年转眼已经快要过半,饮料市场的竞争核心依然围绕“健康”展开,维生素水似乎成为众多品牌的发力方向。近期乳品品牌李子园跨界上新了一款名为“VitaYoung活力维他命”维生素水,引起了行业关注,据悉这款产品宣称“6零极简配方、不给身体添负担”,强调健康化、简单纯粹化的差异化产品优势,以此传达出来其产品更精细、更健康的卖点。
其实维生素概念在饮料市场较为常见,但其常常作为复合功能饮品中的配角,比如农夫山泉旗下的维他命水系列,就是以添加了不同类型的营养素作为卖点,还有许多功能饮料中也都添加了复合型维生素,但从配料表看这些产品的含糖量并不低,所以现在市面上不少维生素饮料一直被消费者诟病太甜,这与既想补充维生素又要低糖、低热量的需求相背离。
而我国市场中专注补充维生素的饮料并不多,为品牌推新创造了条件,在不久前举办的元气森林创造营活动现场,其旗下子品牌外星人就上新了一款名为“外星人维B水”的新品,宣称“低糖低卡、轻松补充”;好望水近期也上新了一款维E柠檬水,宣称“采用低温冷磨所限技术制作而成,0糖0添加”,从品牌推新趋势看维生素水有望成为品牌打造新增长曲线的新势力。
中国维生素饮料市场调研中显示,中国维生素饮料市场起步晚,维生素饮料的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著偏低成长空间广阔,近年来维生素饮料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为维生素水品类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未来品牌还可以继续以精细化为导向推出创新产品。
而在众多维生素种类中,维生素B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在去年小红书平台上维生素搜索趋势中,维生素B相关笔记为74万余篇,关联商品超1万件。这是由于维生素B在蔬果中的含量更低更不易获取,不耐高温的特性也让它容易在烹饪过程中流失,还有调研显示80%的中国居民缺乏维B,接下来品牌可以针对维生素B的场景进行更加精细化创新。
健康概念推动液体沙拉、原液概念走红
去年饮料市场中液体沙拉可谓是从年初火到了年底,近一年时间,淘宝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液体沙拉销售额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超1500倍。麦谷村靠着液体沙拉在抖音平台迅速崛起,不仅冲上抖音滋补保健品类周榜第一,次月搜索指数暴涨300%多,还力压众多知名品牌,登上热DOU榜食品饮料第25名,从商品详情页上了解到,截至现在品牌旗下产品销量较高的已经突破113万。
其实,液体沙拉概念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可以算是果蔬汁的变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健康风潮的引领,新茶饮市场中超级植物茶不断创新,加上越来越多饮料品牌加入其中,并宣传“更多的营养、更高的膳食纤维”,还被赋予了“减肥、通便、补充营养”等多重光环,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液体沙拉的进一步发展。
但市面上的产品大多含糖量较高,实际健康意义并不大,作为代餐饱腹感也并不高,而且一些中小品牌以获取短期红利为目的,产品制作过程中的蔬果挑选、清洗等环节透明度并不高,这直接影响产品品质与安全,接下来液体沙拉想要长红还需解决不少问题。
与液体沙拉差不多同时期走红的还有原液概念,近年来白桦树汁、竹叶水等在饮料市场曝光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仅2024年3-6月白桦树汁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便达9607万元,同比增长834.8%,头部品牌单月销量突破5万件;在社交平台中关于竹叶水的帖子逐渐增多,讨论度也顺势提升。
但由于这类饮品提取难度、选取的植物标准较高,单价也会相对较高,这在当下消费降级及饮料行业整体价格下降的大环境下,可能对其未来增长造成阻碍。而且伴随高速增长的是消费者对智商税的质疑、行业标准的缺失以及可持续性争议,未来这些品类若想在健康赛道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无论是产品本身、供应链还是宣传营销等都有待提高。
轻养生影响下的品类拓展
随着市场对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一股“轻养生”之风正悄然席卷年轻人的生活,数据显示这类结合药食同源理念的产品吸引了超80%的18-35岁消费者。2023年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火出圈,其凭借物美价廉、口感清爽等优点受到年轻人追捧,高峰时期“一贴难求”,可见“药食同源”正赋予当代消费新的流行因子。
在饮料市场中,养生水的蓬勃发展就是轻养生理念渗透度不断提高且升级的真实写照,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为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2024年势头依然强劲,增长率达到了300%-400%,预计到2028年时中式养生水的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近几个月市面上也涌现出大量的养生水新品,比如山楂树下上新山楂乌梅陈皮、山楂荷叶芦根、山楂贡菊玫瑰三个口味新品养生水;白象跨界推出东方植选系列新品,新口味包括红枣枸杞水、红豆薏米水、金银花柚子水;盼盼饮料旗下轻养生品牌神农很忙上新九制陈皮水;盒马联名百年老字号品牌“李良济”推出的五汁饮和暑清元气水等等,越来越多品牌加码将品类热度推向高潮。
无论是从数据表现还是品牌推新似乎都能看出养生水发展势头,行业内专业人士表示2025年或将迎来大健康爆发元年,所有食品饮品都可以用“药食同源”理念来重做一遍,这一潮流也将推动养生水品类拓展。其实从今年产品推新就能看出,大部分品牌已经开始探索红豆、红枣、桂圆、薏米等之外的原料,且产品配料也更加简单、干净。
未来随着轻养生消费趋势的进一步扩大,品牌可以推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比如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养生水、针对熬夜、工作、运动等更细分场景的养生水等等。但“轻养生”饮料市场尚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一些小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在原料选择、生产过程等环节尚存在不规范之处,还有一些品牌在宣传上过分夸大,都可能影响其扩展。
柠檬液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增长品类
现在饮料行业正经历从成分到技术的全面迭代,健康浪潮正推动品牌以更精准的方式满足市场需求,但在快速迭代的创新节奏下,大部分品牌都以电解质水、维生素水、养生水、无糖茶等品类作为布局健康赛道的重要一环,殊不知过于追求健康创新导致产品品类陷入同质化的困境。未来随着这些品类的竞争愈发激烈,无论如何贴近健康都难以脱颖而出,入局品牌亟需寻求新品类来应对。
柠檬液这一细分品类的崛起或许可以为品牌创新带来新思路,柠檬作为饮料界的主流风味,相关饮品在市场早已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即饮产品中的水溶C100、维他柠檬茶还是现制饮品中的柠檬水等,柠檬风味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大单品。近两年柠檬液增长显著有望成为新潮流,其不同于柠檬类饮品高糖的特点,更像是低热量、低负担的“水替”。
以抖音为例,柠檬液品类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增长1200%,成为冲饮类目中的明星产品;其它报道中表明,水獭吨吨柠檬液的增速尤为迅猛,2025年其主打的柠檬鲜萃液在多个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0%,在抖音平台其用户好评率高达98%,远超平均水平。这一传统饮料品类从饱和的饮料赛道中突围,主要在于口味、健康、功效三者的共同作用。
过去一年消费者购买饮料时较为关注口味味道和场景,在口味评论中,酸酸甜甜、清爽和好喝为高频词,在场景维度上解渴、减肥、解腻解暑和提神重视度颇高,在这一逻辑基础上柠檬液自带酸味的口感和深入人心的富含VC特点正好符合需求。未来品牌可以借鉴某品牌的创新思路,通过工艺升级场景细分和迭代配方等维度对产品进行优化,为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精准功能方向细分
功能性饮料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场景化营销策略,成为近两年饮料行业增速较快的细分赛道之一,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零售额已达1036亿元,2025年预计将以10.4%的增速强势突破1144亿元大关,人均消费量也将从9.9升攀升至10.9升。但相较于国外市场的规模和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这一品类还有待更深入的挖掘。
但目前我国功能性饮料赛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既有红牛、东鹏特饮等头部品牌通过创新、提升质量和服务巩固市场份额,又有新兴品牌通过精准定位和细分市场,以独特功能、口感和营销策略占据一席之地,品牌集中度也较高。还有一些企业看重了这一细分品类的发展潜力,纷纷入局,比如统一、可口可乐、旺旺等,市场竞争也从品质、性价比到功能性全面展开。
接下来品牌的创新需要立足市场,当健康化成为主导趋势,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更关注配料表、营养成分,青睐0糖0卡、天然的产品。品牌可以在产品上添加更多天然成分来实现一定的功能,比如越来越多产品添加人参、枸杞等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益生菌、抗氧化剂等有益成分。
随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产品会朝着精准功能型方向细分,比如运动人群的运动饮料、白领、电竞等熬夜人群的提神醒脑饮料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高压节奏之下,熬夜已然成为众多职场青年难以摆脱的困境,这背后的“真凶”就是隐形加班,60.7%的青年因隐形加班被迫熬夜,在这样的场景中,就需要提神醒脑的饮料加持,天然成分且低糖的饮料则更具吸引力。
从单一饮品扩展到健康解决方案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品牌涉足健康饮料领域,从减糖、低糖卖点到干净配方再到原料工艺升级、强化功能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相关品牌必须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健康价值和差异化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继续深耕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品类外还需要构建更高的壁垒,毕竟品类创新的门槛并不高。
轻上的创始人曾公开表示:“我们不仅仅是在卖饮料,更是在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其官网可以得知,成立3年以来该品牌一共推出了30多款不同类型的饮品,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场景所需,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品牌形象,部分消费者想到“健康”饮料会想到这一品牌。
品牌价格也是能够抢占消费心智的关键之一,该品牌整体定价并不算贵,大部分单瓶售价在3-6元之间,以其天猫旗舰店销量较高的几款产品举例,椰子水饮料10瓶售价44.9元,4瓶西梅汁29.9元,生椰拿铁咖啡6瓶34.9元,白桦树汁饮料20瓶84.9元等等。这个价格段对于大部分消费而言负担并不高,就算一天一瓶、两瓶也在可承受范围内,这大大增强了市场青睐度。
之所以能够取得不错成绩也与其宣传营销有很大关系,不仅在宣传时重点突出健康,还通过海量达人投放快速占领心智。未来主打健康卖点的饮料或将超越饮料范畴成为大健康生态的入口,其竞争重点或许也在从单一饮品扩展到健康解决方案。品牌可以借鉴上述品牌的发展思路,在扩展品类的同时考虑与日常生活场景的联系,并通过宣传营销建立“健康=品牌”的强心智绑定。
行业思考:近些年中国饮料进入新生长新周期,行业呈现“健康化、功能化”等显著趋势,一些具备健康卖点的饮料也乘借着东风发展迅猛,其中液体沙拉和原液概念饮料走红,功能性饮料、维生素水等品类推新频繁,无一不彰显着发展潜力,若品牌持续深耕创新风口有望借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