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数千年来,中医之所以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既与其治病救人有关,同样也离不开历代医者的仁心。他出生医学世家不断精进诊疗技术,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与患者耐心沟通,他将多年临床所得倾囊相授积极培养后备人才……他就是济南立和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马生明。

医学世家 薪火相传

1956年,马生明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中医世家。其祖父马芸田是伤寒学派近代医家,父亲马锦策擅长呼吸病,及内、妇科杂症,母亲也是济南市市中区联合诊所(现济南市市中区医院)医生。从小耳濡目染,让马生明对于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17岁那年,祖父将《伤寒杂病论》《药性赋注解》和《黄帝内经》交予马生明。彼时,阅读这些经典医书成了他心灵栖息的一方乐土,他在这些书籍中找到了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也正式开启了他学习中医的道路。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本医书

风华正茂的年纪,医学海洋中的每一滴水珠都熠熠生辉。1983年,马生明从山东中医学院医疗系(现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同年分配至济南市中医院,先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及血液病科等专业工作,也曾在上海中大肿瘤医院聘教工作多年。从医多年,马生明擅长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尿酸症、神经损伤、脑卒中、咳嗽呼吸系统疾病、失眠抑郁症等。

退休不退志。退休后,马生明受邀担任济南立和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继续为人民的健康发挥余热。他说:“用几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经验继续为病人服务,是我最大的心愿。”

膏方起源于汉唐,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作为中医药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其“天人相应、调补结合”的特点在养生治未病、慢病调治等领域有独到之处。为此,他自创“活瘀富氧疗法”。活瘀富氧疗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疏通人体脊背的阳气经脉,同时针刺泻血瘀堵的筋节,使血液得以通畅循环,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采用药针并用的方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针灸疗法的治疗,还能够通过药物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身体的恢复。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马生明主任悉心为患者进行诊疗‍

古人曰:“无德不成医”。马生明幼承庭训,祖辈言传身教的医德医风也深深影响着他。“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在医院遇见一个病人没钱看病,就把病人直接带回了家。父亲当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家里7个孩子,没钱治病,7个孩子你不救他,孩子怎么活?当医生要爱病人,必须有一颗慈爱之心。’父亲给他开了中药,经过悉心的照料,最终得以痊愈。后来,这个病人和我们都相处成了亲戚一样,特别热情,秋天会送点小米、豆子、地瓜……我想这就是感情上的那种联络吧。”马生明回忆道。

深受祖辈影响,多年来,马生明在行医过程中一贯坚持“医以徳为先”,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并身体力行。曾有患者就诊后评价道:“马主任问诊亲切又幽默。交代复诊时间、用药的注意事项都特别详细,和他交流就像朋友一样,态度特别好,不仅让我了解了病情也缓解了我的焦虑。”“为患者诊病最让我满足的就是来自病人的信任与尊重。”马生明如是说,对于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来说大多存在急躁的心理,作为医生,要有同理心。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其首要目的固然是治愈疾病,但如果接诊的医生同时愿意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关怀,这可大大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学无止境 坚守初心

龙砂医学流派是以江阴龙山、砂山地区为源头,由元代著名学者陆文圭奠定文化基础,经明、清两代医家的积累,不断向周边地区发展而形成的在苏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流派。龙砂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凸显、重视传承教育等特点。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马生明主任与医家头条总编交流‍‍‍‍‍

马生明主任强调,运气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所组成的,运气则是气的流动变化。人体也是由气所组成的,人体内部气的运动变化也会影响人的健康。

经方、司天方、龙砂六气针法和药针结合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经方指的是中药方剂,司天方则是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而制定的方剂,龙砂六气针法则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手法,药针结合则是将中药与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中医师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龙砂医家重视五运六气的流派特色,在当代医家中也很突出。龙砂医学现代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为龙砂医家柳宝诒四传弟子,对运气学说多有默运,深入阐发了运气学说中三阴三阳和“三年化疫”等重要理论,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疫病预测预警课题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引起了学界对中医运气学说的重视,成为全国五运六气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马生明主任专注地开具处方
‍‍‍‍

早在10年前,马生明就拜顾植山教授为师。“运气学说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运用五运六气思路指导临床实践,是以天人相应的思想为基础,通过调整天人关系,培固人体正气,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健康的目的。”顾植山教授在培训会上的这段发言,让马生明印象深刻,为积累更为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他最终决定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拜师后,马生明不断精进诊疗技术,用中医整体思维加中药治疗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2019年10月,受聘中华中医药龙砂医派专家协作组专家。马生明不忘初心,走得坚定、踏实。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国医道的精神。他声名鹊起,但面对虚名浮利,冷静地保持着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初衷,保持着对学术的敬畏和热爱,保持着对病人的亲切、风趣、幽默……只愿百姓健康不受疾病折磨,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传承创新 助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中医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根据香佩疗法原理,马生明结合五十余年用药经验,及山东环境气候特点研制防疫香囊,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马生明主任为患者针灸,旁边的患者都竖起大拇指‍

“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过程中,让国人看到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古有古方,今有今病,但我们用古方来对待今天的病人仍然是有效的。”马生明表示,传统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当中有一整套的抗疫经验,比如古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作为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马生明又谈到,数千年来,中医药历久弥新,其发展过程,兼收并蓄,创新开放,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共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

济南立和中医院马生明:医以德为先,用心诊疗温暖患者心

“望闻问切”是中医中的四诊法,切指摸脉象‍

遵循传统师承之礼,弟子们依次向老师行礼、宣读拜师帖、束脩六礼、奉茶,同时接到了马生明老师精心准备的葫芦、弟子证书、司天方书籍等回礼……2023年5月2日,“锦生堂马氏中医工作室揭牌暨拜师仪式”在济南立和中医医院举行。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师承教育”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者长期跟师实践。

作为锦生堂马氏中医传承人,马生明不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造福一方百姓,还将自己多年临床所得传授给弟子,积极培养后备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他常告诫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慈悲的胸怀,要有舍己为人的情操,要善于换位思考,体恤病人的痛苦,这样才会转化成学医的动力。”就连在国外学习深造的儿子也回来参加了拜师传承,体现了马生明将中医的传承视为一项重要的使命。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育,不断推广和发扬中医文化,培养了一批批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马生明将继续传承祖辈们的医者仁心,泽被众生,在中医这条路上全力以赴,继承和发扬好中医,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为医家头条总编望帆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医家头条,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综合资讯

基层诊所要注意!多家医疗机构因发布违法广告被查处,如何规避风险?

2023-5-26 16:18:45

综合资讯

联合丽格第一医院何照华教授:U型截骨和下巴环切一样吗?

2023-5-26 16:19: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